坐听吴趋曲

出自:明代·郑善夫《与思道叙别四十八韵》

拼音:[zuò][tīng][wú][qū,cù][qū,qǔ]

平仄:仄平平平平

忆昔勾吴日,相逢云水乡。
于时最孤寂,得汝共翱翔。
岂倦登临费,兼存药石良。
三春谢氏屐,十度远公堂。
大石留腰带,阳山接羽觞。
秋风白莲赋,落日洞庭航。
坐听吴趋曲,行歌子夜央。
时时动星象,处处有文章。
雨夕舟偏讨,公庭事不妨。
投胶情最密,丽泽意何长。
作赋相如病,弹琴宓子臧。
君才当十倍,为宰仅三霜。
备见嘉禾出,胡云贝锦张。
邑皆怀范宁,人只妒邹阳。
日月难终掩,声名转益扬。
几时停谷鸟,独往钓溪鲂。
人事尤参错,兵戈逐丧亡。
尔归频洒血,余去苦回肠。
百粤风尘色,三衢荆棘场。
棠陵居独稳,太末势堪伤。
消息传谁健,艰难到女旁。
鸿飞多不及,豹隐但相望。
已分生无日,何期此对床。
精神宁少壮,鬓发各沧浪。
骤见犹疑梦,翻思秪欲狂。
人情更怜并,天意遂行藏。
妻子尽相信,形骸真所忘。
缁尘心少称,青眼慰多方。
管鲍平时义,雷陈后代光。
旷怀卑藻饰,素业略侯王。
葵藿元同志,雷霆讵有常。
赐环怜是月,持节向何邦。
太液秋风落,桑乾木叶黄。
翛然改节物,自此判参商。
向秀悲无奈,杜陵忧未遑。
汉皇惟好武,尧德本垂裳。
欲折淮南馘,行穿涿鹿杨。
迢迢思汲黯,隐隐忌姚苌。
万骑虚边戍,深宵引御幢。
恒山穷鸟兽,上党泣壶浆。
征伐名虽正,巡游志莫荒。
秪须移北极,况已复南昌。
福德知何处,欃枪屡耀芒。
顿能忧绝域,翻不备萧墙。
儒术元迂阔,华裾载祸殃。
申屠甘绝迹,大邴尚为郎。
江汉情何极,鲈莼兴可偿。
归期晚自计,分手各茫茫。

查看原文

注释

【吴趋】1.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 2.见"吴趋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吴】

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趋】

趨【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

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䑕耳,䖟趨各其時。

《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

《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也。

與趣同。《禮·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斂。《釋文》趣,本又作趨,音促。

《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

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集韻》《類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詩·齊風》巧趨蹌兮。《釋文》又七遇反。

《韻補》叶雌由切。《易林》車馳人趨,卷甲相仇。《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廣韻》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韻》或作。

【曲】

曲【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䱡。《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

《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

《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

《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

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

《集韻》顆羽切,音踽。地名。《史記·曹相國世家》軍於曲遇。

《陳丞相世家》更以陳平爲曲逆侯。

《韻補》叶區聿切。《劉植·魯都賦》巖險迴隔,峻巘隱曲。猛獸深潛,介禽匿。

相关诗句
分手各茫茫 归期晚自计 鲈莼兴可偿 江汉情何极 大邴尚为郎 申屠甘绝迹 华裾载祸殃 儒术元迂阔 翻不备萧墙 顿能忧绝域 欃枪屡耀芒 福德知何处 况已复南昌 秪须移北极 巡游志莫荒 征伐名虽正 上党泣壶浆 恒山穷鸟兽 深宵引御幢 万骑虚边戍 隐隐忌姚苌 迢迢思汲黯 行穿涿鹿杨 欲折淮南馘 尧德本垂裳 汉皇惟好武 杜陵忧未遑 向秀悲无奈 自此判参商 翛然改节物 桑乾木叶黄 太液秋风落 持节向何邦 赐环怜是月 雷霆讵有常 葵藿元同志 素业略侯王 旷怀卑藻饰 雷陈后代光 管鲍平时义 青眼慰多方 缁尘心少称 形骸真所忘 妻子尽相信 天意遂行藏 人情更怜并 翻思秪欲狂 骤见犹疑梦 鬓发各沧浪 精神宁少壮 何期此对床 已分生无日 豹隐但相望 鸿飞多不及 艰难到女旁 消息传谁健 太末势堪伤 棠陵居独稳 三衢荆棘场 百粤风尘色 余去苦回肠 尔归频洒血 兵戈逐丧亡 人事尤参错 独往钓溪鲂 几时停谷鸟 声名转益扬 日月难终掩 人只妒邹阳 邑皆怀范宁 胡云贝锦张 备见嘉禾出 为宰仅三霜 君才当十倍 弹琴宓子臧 作赋相如病 丽泽意何长 投胶情最密 公庭事不妨 雨夕舟偏讨 处处有文章 时时动星象 行歌子夜央 坐听吴趋曲 落日洞庭航 秋风白莲赋 阳山接羽觞 大石留腰带 十度远公堂 三春谢氏屐 兼存药石良 岂倦登临费 得汝共翱翔 于时最孤寂 相逢云水乡 忆昔勾吴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