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岂避鼎斧

出自:宋代·郑侠《示女子》

拼音:[fū,fú][qǐ,kǎi][bì][dǐng][fǔ]

平仄:平仄仄仄仄

吾生鲜儿女,汝次今居首。
柔惠少语言,天性非矫揉。
女生必有适,二亲非终守。
既嫁又他州,安能长相就。
幸然汝夫贤,纯淑真汝偶。
出门天其夫,礼律其来久。
汝姑吾之妹,姑夫为汝舅。
事舅如事父,事姑如事母。
三者无所阙,汝则无大咎。
门内有尊亲,门外有亲友。
岁时或馈助,祭祀合奔走。
一一无间言,乃可逃父丑。
治家在勤俭,临财戒多取。
诵经味其理,圣心良可究。
即事念慈和,无但劳吻咮。
善看育与蟾,二子吾珠锫。
汝嫁既违乡,吾迁又远趣。
东去十八程,西来二十九。
三四千里间,吾视堂犹牖。
人生否与泰,正若夜随昼。
但当道无亏,不愧载与覆。
忆昨汝初生,时吾心有负。
以为臣事君,即是子事父。
闺门有危难,谁不在茕疚。
推其爱父心,谁不得前剖。
幸为男儿身,许国自结绶。
安能冷眼看,终不一开口。
封章重十上,夫岂避鼎斧
南州虽谴逐,万死蒙恩宥。
行行出国门,母马吾徒步。
汝生未三月,正当时褓乳。
雪片落鹅毛,霜檐悬冻溜。
汝母敛汝身,寒风裂双肘。
驱驰仅逾时,粗粝不敢吐。
残春到贬所,岁卯俄及丑。
汝时年十二,稍稍近针缕。
是岁真龙跃,重明登九五。
湛恩被遐荒,渐渍到枯朽。
拜命走亲庭,便道从海浦。
既见汝姑贤,汝乃吴氏妇。
我乃缘他人,谴斥循其旧。
人皆念再逐,道路或攒皱。
我以臣子心,等视如荣授。
人生无患难,愤励亦何有。
况兹寻前道,复见迎贤堠。
旬月得相聚,天与幸诚厚。
君命不可缓,病已斯驰骤。
南北出靡常,惟祈各宁寿。
举足念其身,行幽如白昼。
又当夙夜间,警戒其君子。
神灵依正直,惟仁孝是佑。
书信或往来,知汝无病苦。
为妇洎为母,皆不处人后。
定当举家欢,相庆酌大斗。
胜彼泪滂沱,临期一杯缶。

查看原文

字义

【夫】

夫【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膚。男子通稱。《禮·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詩註》夫有傳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夫。

男女旣配曰夫婦。《易·家人》夫夫婦婦。

先生長者曰夫子,妻稱夫亦曰夫子。

《禮·曲禮》天子有后,有夫人。

妾曰如夫人。《左傳·昭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官名。《禮·王制·大夫註》大夫者,扶進人者也。

《周禮·地官》十夫有溝,百夫有洫,千夫有澮,萬夫有川。

十六以上不成丁,曰餘夫。

販夫。《周禮·地官》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白樂天詩》樓暗攢倡婦,堤喧嗾販夫。

執御行役曰僕夫。《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以我稱人曰夫夫。《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爲習于禮者。

人名。黔夫,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

國名。丈夫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

邑名。柴夫,屬燕地,見《齊語》。

山名。夫夫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按《續通考》引此作大夫。

武夫,石之次玉者。《前漢·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猶武夫之于美玉。別作玞砆。

數名。《前漢·食貨志》六尺爲步,步百爲畮,畮百爲夫。

姓。

息夫,複姓。

《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語端辭。《論語》夫仁者。

語已辭。《論語》如斯夫。

有所指之辭。《論語》夫二三子也。

草名。《爾雅·釋草》柱夫搖車。《註》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俗呼爲翹搖車。

叶縛謀切,音浮。《蔡,歸之命也夫。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避】

避【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斧】

斧【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斫也。《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資斧。《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詩·豳風》旣破我斧。《傳》隋銎曰斧。

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仙名。《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集韻》或作鈇。

相关诗句
临期一杯缶 胜彼泪滂沱 相庆酌大斗 定当举家欢 皆不处人后 为妇洎为母 知汝无病苦 书信或往来 惟仁孝是佑 神灵依正直 警戒其君子 又当夙夜间 行幽如白昼 举足念其身 惟祈各宁寿 南北出靡常 病已斯驰骤 君命不可缓 天与幸诚厚 旬月得相聚 复见迎贤堠 况兹寻前道 愤励亦何有 人生无患难 等视如荣授 我以臣子心 道路或攒皱 人皆念再逐 谴斥循其旧 我乃缘他人 汝乃吴氏妇 既见汝姑贤 便道从海浦 拜命走亲庭 渐渍到枯朽 湛恩被遐荒 重明登九五 是岁真龙跃 稍稍近针缕 汝时年十二 岁卯俄及丑 残春到贬所 粗粝不敢吐 驱驰仅逾时 寒风裂双肘 汝母敛汝身 霜檐悬冻溜 雪片落鹅毛 正当时褓乳 汝生未三月 母马吾徒步 行行出国门 万死蒙恩宥 南州虽谴逐 夫岂避鼎斧 封章重十上 终不一开口 安能冷眼看 许国自结绶 幸为男儿身 谁不得前剖 推其爱父心 谁不在茕疚 闺门有危难 即是子事父 以为臣事君 时吾心有负 忆昨汝初生 不愧载与覆 但当道无亏 正若夜随昼 人生否与泰 吾视堂犹牖 三四千里间 西来二十九 东去十八程 吾迁又远趣 汝嫁既违乡 二子吾珠锫 善看育与蟾 无但劳吻咮 即事念慈和 圣心良可究 诵经味其理 临财戒多取 治家在勤俭 乃可逃父丑 一一无间言 祭祀合奔走 岁时或馈助 门外有亲友 门内有尊亲 汝则无大咎 三者无所阙 事姑如事母 事舅如事父 姑夫为汝舅 汝姑吾之妹 礼律其来久 出门天其夫 纯淑真汝偶 幸然汝夫贤 安能长相就 既嫁又他州 二亲非终守 女生必有适 天性非矫揉 柔惠少语言 汝次今居首 吾生鲜儿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