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呕泄神志瘉

出自:元代·贡师泰《学圃吟》

拼音:[duō][shí,sì,yì][ǒu,ōu,òu][xiè,yì][shén][zhì][yù]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江边乞地学种蔬,周遭步量弓百馀。
十日去耕十日锄,耕锄未毕仆已痡。
东家倩人不受呼,西家倩人纳官租。
菜苗虫食且半枯,昨朝许有今朝无。
出门抱瓮空踌躇,南邻老圃笑我迂。
共倚大树立须臾,手把一卷神农书。
口称此事焉可诬,治土贵熟壅贵腴。
三犁两耜工力俱,燥湿得所避亢淤。
田不荦确坚已粗,深畦浅垄画成区。
四分井字旁通渠,浏浏野水翻渴乌。
然后种艺皆荣敷,寒暑按节顺弗踰。
风和日媚雨露濡,水菘山芥菠䔖菰。
韭黄薤白葱榝苏,绿葵青藿华靓姝。
藻荇芹茆蘋蘩芜,瓜瓞茭藕苔笋蒲。
蔓菁芦菔连根株,牡丹芍药萼重趺。
茄房豆荚悬瓠壶,紫姜红蓼郁雕胡。
玉延蹲鸱巧相扶,皮毛脱迸明月珠。
长颈短脰腻理肤,冰浆雪液如凝酥。
翠鳞银甲虬髯须,魁首肥颜施丹朱。
琅玕琥珀钩珊瑚,镵斸摘掇视密疏。
多盈筐箱少盈裾,削剥淹渍役膳奴。
甘脆鲜微芗味殊,主奠翼翼宾于于。
熟可羹芼生可咀,适口绝胜羞仙厨。
子欲学圃不早图,只今后时将何如。
列鼎肉食称鄙夫,炰脍日厌荤与鱼。
请子置之勿次且,褒衣博带归尔儒。
吾计子食当晨晡,家园自足供所需。
予嗤翁言亦何愚,翁实勤苦少暇娱。
白须黑面形瘠癯,暵即胼胝汗辘轳。
涝即腰胫没垢污,矧兹恶苣与苦荼。
加以臭蒜杂秽荽,邪蒿浊苋兼滑榆。
多食呕泄神志瘉,得失往往如瑕瑜。
西伯爱歜垂圣谟,大官专膳国以墟。
曾晰嗜枣宣尼徒,亦有请学讥樊须。
孤竹采薇终饿殂,屈到好芰竟离居。
元亮隐菊多令誉,诸葛元修名岂虚。
陶家齑瓮庾家菹,黄金不聘苏东湖。
是非荣辱理不渝,世间万物皆乘除。
翁言固辨亦过谀,邻家有酒且共沽。
醉酣仰面一长吁,忽见黄鹄翔天衢。

查看原文

注释

【呕泄】吐泻。
【神志】知觉,意识:神志不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食】

食【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廣韻》戲名。博屬。

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呕】

嘔【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歐。《廣韻》唲嘔,小兒語也。《荀子·富國篇》唲嘔之。

《博雅》嘔嘔,喜也。

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曰虖池、嘔夷。《釋文》嘔,烏侯反。

與謳通。《前漢·朱買臣傳》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

《集韻》《韻會》《正韻》匈于切,音訏。《集韻》悅言也。《正韻》慈愛之聲。《史記·韓信傳》言語嘔嘔。《漢書》作姁姁。《集韻》同呴。

《集韻》虧于切,音區。嘔夷,水名。《周禮·嘔夷釋文》一音驅。

《集韻》《類篇》春朱切,音樞。怒聲。

《廣韻》烏后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口切,。

《集韻》《韻會》威遇切,音嫗。《集韻》和悅貌。《前漢·王褒傳》嘔喩受之。應劭讀。

【泄】

泄【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水名。《說文》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水經》泄水,出博安縣,北過芍陂,西北入于淮。《註》博安縣,地理志之博鄕縣也。

散也。《詩·大雅》俾民憂泄。《傳》泄,去也。《箋》猶出也,發也。

泄泄,舒徐貌。《詩·邶風》泄泄其羽。《傳》飛而鼓其翼,泄泄然也。

衆也。《詩·魏風》桑者泄泄兮。《傳》泄泄,多人之貌。

《爾雅·釋訓》憲憲泄泄,制法則也。《李巡曰》皆黨惡爲制法則也。

《詩·大雅》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孟子》泄泄猶沓沓也。《註》怠緩悅從之貌。

《廣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與渫同。除去也。詳渫字註。

漏也。《管子·君臣下篇》古言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揚子·方言》歇也。楚揚謂之歇。

發越也。《禮·月令》季春之月,陽氣發泄。

雜也。《後漢·杜詩傳》頗泄用之。

嫚也。與渫同。《荀子·榮辱篇》憍泄者,人之殃也。

與洩同。

姓魯泄柳。

【神】

神【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姓。漢騎都尉神矅。

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瘉】

瘉【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庾。《說文》病瘳也。《徐曰》今別作愈,非是。玉篇,小輕也。《前漢·高帝紀》漢王疾瘉。《釋文》瘉,病差也。

《廣韻》病也。《詩·小雅》父母生我,胡俾我瘉。《傳》瘉,病也。《又》不令兄弟交相爲瘉。

《廣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韻會》兪戍切《正韻》羊茹切,同。

賢也。《晉語》東方之士孰為瘉。《註》瘉,賢也。《釋文》瘉,羊茹反。《前漢·藝文志》不猶瘉於野乎。

相关诗句
忽见黄鹄翔天衢 醉酣仰面一长吁 邻家有酒且共沽 翁言固辨亦过谀 世间万物皆乘除 是非荣辱理不渝 黄金不聘苏东湖 陶家齑瓮庾家菹 诸葛元修名岂虚 元亮隐菊多令誉 屈到好芰竟离居 孤竹采薇终饿殂 亦有请学讥樊须 曾晰嗜枣宣尼徒 大官专膳国以墟 西伯爱歜垂圣谟 得失往往如瑕瑜 多食呕泄神志瘉 邪蒿浊苋兼滑榆 加以臭蒜杂秽荽 矧兹恶苣与苦荼 涝即腰胫没垢污 暵即胼胝汗辘轳 白须黑面形瘠癯 翁实勤苦少暇娱 予嗤翁言亦何愚 家园自足供所需 吾计子食当晨晡 褒衣博带归尔儒 请子置之勿次且 炰脍日厌荤与鱼 列鼎肉食称鄙夫 只今后时将何如 子欲学圃不早图 适口绝胜羞仙厨 熟可羹芼生可咀 主奠翼翼宾于于 甘脆鲜微芗味殊 削剥淹渍役膳奴 多盈筐箱少盈裾 镵斸摘掇视密疏 琅玕琥珀钩珊瑚 魁首肥颜施丹朱 翠鳞银甲虬髯须 冰浆雪液如凝酥 长颈短脰腻理肤 皮毛脱迸明月珠 玉延蹲鸱巧相扶 紫姜红蓼郁雕胡 茄房豆荚悬瓠壶 牡丹芍药萼重趺 蔓菁芦菔连根株 瓜瓞茭藕苔笋蒲 藻荇芹茆蘋蘩芜 绿葵青藿华靓姝 韭黄薤白葱榝苏 水菘山芥菠䔖菰 风和日媚雨露濡 寒暑按节顺弗踰 然后种艺皆荣敷 浏浏野水翻渴乌 四分井字旁通渠 深畦浅垄画成区 田不荦确坚已粗 燥湿得所避亢淤 三犁两耜工力俱 治土贵熟壅贵腴 口称此事焉可诬 手把一卷神农书 共倚大树立须臾 南邻老圃笑我迂 出门抱瓮空踌躇 昨朝许有今朝无 菜苗虫食且半枯 西家倩人纳官租 东家倩人不受呼 耕锄未毕仆已痡 十日去耕十日锄 周遭步量弓百馀 江边乞地学种蔬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