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喜松皴

出自:元代·袁桷《寿李承旨四十韵》

拼音:[tīng][xuě][xǐ][sōng][cūn]

平仄:平仄仄平平

宝历开三祀,琼章集万神。
苍龙回插子,玉兔候交辰。
潞水丹腾渚,壶关气接旻。
道传莘野正,学比傅岩醇。
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
清宫高赞画,潜邸旧经纶。
意得超今古,才雄异等伦。
春浮霞错落,秋映玉嶙峋。
三执中书柄,重开大国畇。
黄钟阳脉脉,瑶圃雾氤氤。
仙鼎神膏秘,宫壶掌露真。
恩醲锡麟脯,味薄谢猩唇。
瞳碧光流漆,颜红色耀银。
垂绅凝泰岳,设席陋平津。
手挈重华古,心追贞观新。
至人专上寿,八表乐同仁。
非虎耆年并,犹龙祖谱亲。
息深忘蝶化,机静狎鸥驯。
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
极知调鼎餗,不惜污车茵。
竹帛千年事,桑麻万里春。
管商谋可鄙,房杜迹尝遵。
斟酌扶元气,弥缝护国珍。
倚风怜竹弱,听雪喜松皴
玉署亲裁诏,青蒲独奉宸。
蜀江移戍罢,浙土减租匀。
榻净唯乌几,堂虚且角巾。
手挥廷下吏,目送幕中宾。
习隐时思许,题诗尚忆秦。
黍田溪溜溜,花坞涧粼粼。
问俗停车缓,贪贤倒屣频。
药囊储赤箭,水鉴彻青蘋。
沧海收毫末,空林绝隐沦。
籍功文馆定,约法论堂询。
出处关吾道,安危佩一身。
政须陈蹇蹇,直与纪麟麟。
绩艺惭班马,抽才颂甫申。
占天徒有管,望冶眇无垠。
阅岁桃成实,知年海拂尘。
扶疏惭小草,葱茜托灵椿。

查看原文

字义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雪】

雪【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㡜。《說文》本作䨮。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

《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小雪、大雪,名。見《後漢·律曆志》。

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陽春白雪,古曲名。

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霽。

【喜】

喜【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憘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玉篇》悅也。《書·益稷》股肱喜哉。《易·否卦》先否後喜。

聞喜,縣名。

姓。《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鳥致貽女何喜。《註》喜叶音羲。

《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松】

松【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㮤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

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

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

【皴】

皴【午集中】【皮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七倫切,音逡。《說文》皮細起也。《玉篇》皵也。《梁書·武帝紀》執筆觸寒,手爲皴裂。

繪法。《湯垕書鑒》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

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

《字義總略》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獸項下縣肉也。胡皴乃牛項下垂皮,言其味薄也。

《蘇軾·龍眼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註》皴皮,指荔枝。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