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献首科

出自:元代·袁桷《再从侄瑛幼孤学道龙虎山自伤不能鞠携述祖德以勉之》

拼音:[zhèng,zhēng][xiàn][shǒu][kē]

平仄:平仄仄平

煌煌玄冑,家越徙鄞。
隐道閟躬,三世养真。
是生祥符,观光绩文。
占籍浚仪,佐邑孔勤。
粤有光禄,亦奉于越。
聿魁开封,老守于括。
少保恂恂,卑退静阅。
太保灵承,逃难乘筏。
大耋韬明,闾里胥洽。
笃生卫公,乔柯茂丰。
敦让诒则,摄狱自公。
绝蔓秉仁,千人著功。
冥报氤氲,维垣锡崇。
于赫少傅,受学族祖。
习绎典谟,正献同宇。
正献首科,少傅踵举。
复师以研,繄我族父。
昭穆会稽,非宗畴谱。
同源迢迢,宴堂是叙。
相臣嫉忠,同党同锢。
正学勃兴,象山武夷。
相继登朝,奉常羽仪。
维我少傅,抱其魁奇。
曰:经武有本,日用不疲。
绝币罢书,感励孜孜。
乃登东观,乃佐宰司。
岁为阉茂,正肃冠廷。
正献休休,少傅绳绳。
载史纂谟,致事以行。
少傅作程,均赢纪经。
翼翼京邑,十载敉宁。
憬彼介狄,回戈指淮。
铁驷豗喧,为厉之阶。
公在宥密,展诚弼谐。
悉卒宵征,拉其妖霾。
总戎辅京,秉纛受齐。
奸沈于渊,公归在里。
徵彼寿俊,悬车告止。
三启公府,永楚赐履。
复荒于齐,终越以祀。
冢子庐陵,克谨其承。
曰惟瑞安,俭不近名。
生我俊兄,志学蜚英。
上试铨曹,计偕荐膺。
余年尚孩,企焉战兢。
女纪既蒙,讫箓更符。
匪曰愚智,阨穷同途。
火焚高闳,戚戚告瘏。
不敏其芸,莫植其居。
泯奄长夜,衋然永徂。
念子之稚,孔薿孔朗。
不宁以糊,俾游泬荒。
我虽异途,与汝同情。
无为夸淫,无溺燕朋。
壹尔气神,履冰奉盈。
我宗匪微,德芬匪沬。
来者之荣,逝者之戒。
沾沾怀新,不究其败。
鉴彼太素,曷其有坏。
述我祖德,送尔言迈。
匪穷咏歌,申以用诫。

查看原文

注释

【正献】古代祭祀,向受祭者行献爵献帛之礼。与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之礼的"分献"相对而言。
【首科】谓科举考试名列一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正】

正【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㱏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複姓,漢有正令官。

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献】

献【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篇海》同獻。《字彙》俗獻字。(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建切,音憲。《說文》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禮·曲禮》犬曰羹獻。

《廣韻》進也。《爾雅·釋詁》享獻也。《疏》致物於尊者曰獻。《周禮·天官·小宰》膳獻。《註》膳獻,禽羞俶獻也。

《膳夫》王燕飮酒,則爲獻主。

《書·益稷》萬邦黎獻。《傳》獻,賢也。《論語》文獻不足故也。

《爾雅·釋言》獻,聖也。《諡法》聰明叡哲曰獻。知質有聖曰獻。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姓。《風俗通》秦大夫獻則。

《集韻》桑何切,音娑。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本作犧,或作戲。詳牛部犧字註。

《禮·明堂位》周獻豆。《註》獻,疏刻之。《疏》正義曰:獻,音娑。娑是希疏之義,故爲疏刻之。《釋文》素何反。

《集韻》魚羈切,音宜。儀也。《周禮·春官·司尊彝》鬱齊獻酌。《註》鄭司農云:獻,讀爲儀。儀酌有威儀多也。

《正韻》虛宜切,音羲。《前漢·王莽傳》建華蓋,立斗獻。《註》師古曰:獻音犧,謂斗魁及杓末如勺之形也。

叶虛言切,音軒。《詩·小雅》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首】

首【戌集下】【首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左傳·成十六年》塞井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

《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

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科】

科【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禾切,音窠。《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會意。

《廣韻》條也,本也,品也。《戰國策》科條旣備。

坎也。《孟子》盈科而後進。

等也。《論語》爲力不同科。

科,斷也。《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取人條格曰科第。《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木中空也。《易·說卦》科上稿。

科頭。《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科雉,獸名。《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地名。《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

相关诗句
申以用诫 匪穷咏歌 送尔言迈 述我祖德 曷其有坏 鉴彼太素 不究其败 沾沾怀新 逝者之戒 来者之荣 德芬匪沬 我宗匪微 履冰奉盈 壹尔气神 无溺燕朋 无为夸淫 与汝同情 我虽异途 俾游泬荒 不宁以糊 孔薿孔朗 念子之稚 衋然永徂 泯奄长夜 莫植其居 不敏其芸 戚戚告瘏 火焚高闳 阨穷同途 匪曰愚智 讫箓更符 女纪既蒙 企焉战兢 余年尚孩 计偕荐膺 上试铨曹 志学蜚英 生我俊兄 俭不近名 曰惟瑞安 克谨其承 冢子庐陵 终越以祀 复荒于齐 永楚赐履 三启公府 悬车告止 徵彼寿俊 公归在里 奸沈于渊 秉纛受齐 总戎辅京 拉其妖霾 悉卒宵征 展诚弼谐 公在宥密 为厉之阶 铁驷豗喧 回戈指淮 憬彼介狄 十载敉宁 翼翼京邑 均赢纪经 少傅作程 致事以行 载史纂谟 少傅绳绳 正献休休 正肃冠廷 岁为阉茂 乃佐宰司 乃登东观 感励孜孜 绝币罢书 日用不疲 曰:经武有本 抱其魁奇 维我少傅 奉常羽仪 相继登朝 象山武夷 正学勃兴 同党同锢 相臣嫉忠 宴堂是叙 同源迢迢 非宗畴谱 昭穆会稽 繄我族父 复师以研 少傅踵举 正献首科 正献同宇 习绎典谟 受学族祖 于赫少傅 维垣锡崇 冥报氤氲 千人著功 绝蔓秉仁 摄狱自公 敦让诒则 乔柯茂丰 笃生卫公 闾里胥洽 大耋韬明 逃难乘筏 太保灵承 卑退静阅 少保恂恂 老守于括 聿魁开封 亦奉于越 粤有光禄 佐邑孔勤 占籍浚仪 观光绩文 是生祥符 三世养真 隐道閟躬 家越徙鄞 煌煌玄冑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