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论道理

出自:元代·袁桷《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

拼音:[zhèng,zhēng][sè][lùn,lún][dào][lǐ]

平仄:平仄平仄仄

并辔承明庐,荏苒十七祀。
阳林集总翠,奥室丽文绮。
宝函龙凤章,玉佩鹓鹄峙。
泰帝兴鸿文,奎壁宪天纪。
楩楠购群才,弓帛徵四起。
番番古遗直,正色论道理
深几虎生风,神契鱼在水。
三光密轇轕,一札见万里。
雍容丹地近,经纬审国是。
霜封赉黄柑,冰盘锡朱李。
蒲萄与法酒,承燕时漱齿。
俯陈天人际,齰舌众披靡。
始言官高卑,予夺慎其轨。
终言琼林资,海宇极鞭箠。
憸情曲如钩,谠论直如矢。
或以首鼠窥,或以妖狐伺。
奏终庆云开,再拜玉色喜。
天青回海雁,万柳色薿薿。
属车度居庸,整队行过蚁。
老臣汝居守,清霜慎颙俟。
秋风龙虎台,帐殿红旖旎。
前驱列鹅鹳,后御肃犀兕。
分行献瓜果,传醴复长跪。
念昔词臣功,咫尺写天旨。
大令追风雷,小言媲兰芷。
约制如竟宁,浑噩回正始。
告廷趣扬休,建社追赐玺。
摛文具明训,援笔谢填委。
飞涛卷天吴,历块超騄駬。
咿嚘恩泽侯,过手直三褫。
圜丘导景化,秘祝陋五畤。
汉皇礼邹枚,食粟倡优比。
遗恨存至今,文俳等方伎。
缅思周廷彦,势若鹿角掎。
怀忠牖纳约,凝命鼎出否。
追琢罗宝尊,刻镂羞玉簋。
朽索驭匪轻,深渊涉无涘。
煌煌金匮书,世守司马氏。
春秋尊为经,不复继鲁史。
朝光鳷鹊明,千花烂朱蕊。
松风转回廊,苍玉振徙倚。
龙荒起神武,九域极芟薙。
群公俨侍御,挟矢佩象弭。
临河誓剖符,披图开赐履。
永言卑退全,罔以强力恃。
献功上王所,百一存宝庋。
龟趺负穹石,浮语极袖侈。
墨兵剿众妄,笔狱破积毁。
载笔非无能,终岁不满纸。
坐曹心靡宁,愒日颡有泚。
清谈杂谐语,陟觉两曜驶。
自取木雁中,俯首供诺唯。
交章日轮囷,涉署绝臧否。
或云以汇升,拾级上堂戺。
或云选清望,后至实奇士。
迎尘马交趋,候门足争累。
冥鸿天机深,却立赋三已。
总角勇志道,奇服曳芳茝。
澄观竹素园,雠勘彻昏晷。
儒宗丈人行,闻欬辄倒屣。
深湛皇王学,挥手谢青紫。
辞卑相如赋,操拟靖节诔。
凄凉五公裔,淟涊羞筮仕。
孤音叹寡和,激石转商徵。
浮云苍狗来,黾勉渡江汜。
汤汤黄河道,桑枣日沦圮。
耕童戏残镞,一一古战垒。
霜丛射新兔,春蒲贯王鲔。
荒州静无事,拍手歌于蔿。
枯滩铁槎牙,积溜玉迤逦。
太史非好游,所历广听视。
振衣入阊阖,姻契论不鄙。
相期在霄汉,薄禄慎砺砥。
趋朝晓同班,退宿昏共止。
填膺双髯张,快意并手抵。
谈经陋荄兹,證字穷亥豕。
断弦搜麟胶,灭迹问獭髓。
爱兄静以絜,振鹭立水沚。
雾深沐玄豹,日坰粲文雉。
镛钟倡鸿声,众乐奏立伎。
向来论交意,瞑目谢诸子。
出处今不同,评议实相似。
维吴稻蟹区,民俗久疮痏。
贫檐蒲稗齐,富廪丘岳庤。
倾金恣联络,所至各关市。
令仪养叨懫,软语包诈诡。
郭解都中夷,景氏关内徙。
坐令袯襫徒,终岁力耒耜。
兴文植清邵,省罚厉廉耻。
重华政垂衣,化俾风俗美。
行行度东鲁,野水足荷芰。
微吟数鱼网,薄睡倚乌几。
渔歌起微茫,逸兴舟戒舣。
人言居移深,嘉橘化成枳。
不见千金泉,一歃夷齐拟。
离群增幽忧,溽暑积惉懘。
登坡帽低昂,跋马益远企。
管鲍非利交,金石誓生死。
著鞭讶先之,税驾亦逝矣。
共享黄发年,斯文永绥祉。

查看原文

注释

【正色】1.相对间色而言。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2.本来的、真正的颜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庄重;严肃:正色作答|正色直绳|正色厉声。
【论道】1.谋虑治国的政令。 2.议论﹑阐明道理。
【道理】1.事理;事物的规律。 2.规矩;情理;理由。 3.处理事情的办法﹑打算。 4.阐扬称说某种教义。 5.道术;法力。 6.道里;路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正】

正【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㱏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複姓,漢有正令官。

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理】

理【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

《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性也。《禮·樂記》天理滅矣。《註》理,猶性也。

條理也。《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禮·中庸》文理密察。《朱註》理,條理也。

《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玉篇》文也。《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分也。《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註》理,分也。《釋文》分,扶問反。

賴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廣韻》料理。《晉書·桓冲傳》冲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韻會》治獄官曰理。《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理,治獄官也。《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媒也。《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姓。《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紙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與李通。《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註》使人也。《周語》行理以節逆之。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史記·天官書》作李。

相关诗句
斯文永绥祉 共享黄发年 税驾亦逝矣 著鞭讶先之 金石誓生死 管鲍非利交 跋马益远企 登坡帽低昂 溽暑积惉懘 离群增幽忧 一歃夷齐拟 不见千金泉 嘉橘化成枳 人言居移深 逸兴舟戒舣 渔歌起微茫 薄睡倚乌几 微吟数鱼网 野水足荷芰 行行度东鲁 化俾风俗美 重华政垂衣 省罚厉廉耻 兴文植清邵 终岁力耒耜 坐令袯襫徒 景氏关内徙 郭解都中夷 软语包诈诡 令仪养叨懫 所至各关市 倾金恣联络 富廪丘岳庤 贫檐蒲稗齐 民俗久疮痏 维吴稻蟹区 评议实相似 出处今不同 瞑目谢诸子 向来论交意 众乐奏立伎 镛钟倡鸿声 日坰粲文雉 雾深沐玄豹 振鹭立水沚 爱兄静以絜 灭迹问獭髓 断弦搜麟胶 證字穷亥豕 谈经陋荄兹 快意并手抵 填膺双髯张 退宿昏共止 趋朝晓同班 薄禄慎砺砥 相期在霄汉 姻契论不鄙 振衣入阊阖 所历广听视 太史非好游 积溜玉迤逦 枯滩铁槎牙 拍手歌于蔿 荒州静无事 春蒲贯王鲔 霜丛射新兔 一一古战垒 耕童戏残镞 桑枣日沦圮 汤汤黄河道 黾勉渡江汜 浮云苍狗来 激石转商徵 孤音叹寡和 淟涊羞筮仕 凄凉五公裔 操拟靖节诔 辞卑相如赋 挥手谢青紫 深湛皇王学 闻欬辄倒屣 儒宗丈人行 雠勘彻昏晷 澄观竹素园 奇服曳芳茝 总角勇志道 却立赋三已 冥鸿天机深 候门足争累 迎尘马交趋 后至实奇士 或云选清望 拾级上堂戺 或云以汇升 涉署绝臧否 交章日轮囷 俯首供诺唯 自取木雁中 陟觉两曜驶 清谈杂谐语 愒日颡有泚 坐曹心靡宁 终岁不满纸 载笔非无能 笔狱破积毁 墨兵剿众妄 浮语极袖侈 龟趺负穹石 百一存宝庋 献功上王所 罔以强力恃 永言卑退全 披图开赐履 临河誓剖符 挟矢佩象弭 群公俨侍御 九域极芟薙 龙荒起神武 苍玉振徙倚 松风转回廊 千花烂朱蕊 朝光鳷鹊明 不复继鲁史 春秋尊为经 世守司马氏 煌煌金匮书 深渊涉无涘 朽索驭匪轻 刻镂羞玉簋 追琢罗宝尊 凝命鼎出否 怀忠牖纳约 势若鹿角掎 缅思周廷彦 文俳等方伎 遗恨存至今 食粟倡优比 汉皇礼邹枚 秘祝陋五畤 圜丘导景化 过手直三褫 咿嚘恩泽侯 历块超騄駬 飞涛卷天吴 援笔谢填委 摛文具明训 建社追赐玺 告廷趣扬休 浑噩回正始 约制如竟宁 小言媲兰芷 大令追风雷 咫尺写天旨 念昔词臣功 传醴复长跪 分行献瓜果 后御肃犀兕 前驱列鹅鹳 帐殿红旖旎 秋风龙虎台 清霜慎颙俟 老臣汝居守 整队行过蚁 属车度居庸 万柳色薿薿 天青回海雁 再拜玉色喜 奏终庆云开 或以妖狐伺 或以首鼠窥 谠论直如矢 憸情曲如钩 海宇极鞭箠 终言琼林资 予夺慎其轨 始言官高卑 齰舌众披靡 俯陈天人际 承燕时漱齿 蒲萄与法酒 冰盘锡朱李 霜封赉黄柑 经纬审国是 雍容丹地近 一札见万里 三光密轇轕 神契鱼在水 深几虎生风 正色论道理 番番古遗直 弓帛徵四起 楩楠购群才 奎壁宪天纪 泰帝兴鸿文 玉佩鹓鹄峙 宝函龙凤章 奥室丽文绮 阳林集总翠 荏苒十七祀 并辔承明庐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