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阿母乘苍虬

出自:明代·胡应麟《蟠桃歌为大学士赵公赋》

拼音:[yáo][chí][ā,ē][mǔ][chéng,shèng][cāng][qiú]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君不见大罗之天天尽头,峨峨五城十二楼。
金银台殿四百八,瑶池阿母乘苍虬
上有蟠桃枝,下拂昆崙丘。
托根层城顶,倒影弱水流。
一花三千春,一实三千秋。
一花一实递开落,沧桑亿万增牙筹。
成周穆满慕长世,飞黄騄骥凭空游。
西华设燕坐树下,欲啖此果不敢求。
元封武帝候青鸟,行厨玉女罗天球。
贪心欲植上林苑,讵知人代同蜉蝣。
东方本是谪仙子,三熟三偷混尘滓。
巨灵一见呼儿曹,函谷于今气长紫。
池头又阅三千年,几看渤澥成桑田。
玉桃偷得不自饱,却来东阁登华筵。
玳瑁筵开近平乐,南斗为樽北斗杓。
中使传觞太液亭,大官行馔甘泉幕。
五陵冠盖何絪缊,八荒一气旋洪钧。
三年三月十三日,河清海宴飞祥云。
老人星见紫微侧,百辟趋锵酬相君。
相君世胄本清献,琴鹤风流谁不羡。
焚香告天天下听,炯炯灵台绝欺谩。
龙头晚达升长杨,要将只手扶纲常。
触喉时宰甘播弃,一麾南海趋衡阳。
采药罗浮巅,折梅庾岭旁。
朱门凿䆗窱,勾漏扪丹方。
拂衣却返严子濑,六洞三山迥相待。
背城十里金台尖,买断寒崖碧霄外。
嵯峨绝壑悬飞龙,白云紫霞涌雪同。
流泉百尺清见底,喷珠漱玉声玲珑。
灼然灵境果奇绝,彷佛藏书神禹穴。
初平骑羊当昼过,大士双林话禅悦。
东山一壑宁久扃,应图处处悬丹青。
南阳抱膝卧岂得,玄纁东帛来缁軿。
乾纲再振寰宇辟,左列夔龙右垂益。
一朝百揆司盐梅,万姓欢呼荷天力。
和衷协德居承明,正笏垂绅临大廷。
帝心默感九重上,划然天地回清宁。
维时西夏变仓卒,奋臂凶渠一呼集。
包藏祸心结狂狡,当宁皇皇食为昃。
东方岛夷弥陆梁,篡窃故主图开疆。
玉京一鼓平壤破,揕胸车辙矜螳螂。
中原旱魃播灾祸,十家九家望门饿。
三方大难丛一时,奸豪所在盘蛟螭。
谁其帷幄运奇策,太阿白日飞丹墀。
天威咫尺强敌下,汛扫妖氛出宁夏。
两宫赈给十郡全,民忘旱魃为丰年。
总戎经略度鸭绿,敌骑仓皇军尽覆。
朝鲜故主仍复都,稽颡西飞乞臣伏。
区区鹿蠡左右王,纠集万众窥辽阳。
王师一出尽瓦解,橐驼千队俱奔藏。
南北东西尽安辑,伟哉相业不世出。
驱除咸谓参等劳,发纵伊谁匪相国。
宫府一体忘喧嚣,皇储出阁安勤劳。
一人元良万邦肃,功百房杜追夔陶。
俯仰天心念良弼,五福煌煌厥躬集。
越裳翡翠日夜输,肃慎波臣到重译。
即今寿域开明堂,桑弧蓬矢罗圭璋。
十方翘首望霄汉,含哺鼓腹歌陶唐。
天子传宣下丹阙,尚方亲赐浑羊设。
金钱粲烂内府储,品馔珍羞路填咽。
维时春暮百卉荣,梅李杏柰俱生成。
牡丹今岁尤蚤发,烨如云锦披仙城。
独有蟠桃隔瀛海,玄圃蓬丘断樵采。
乍宵东走过吉云,偷得持觞献真宰。
真宰年才七十强,丰颐广颡形貌康。
四聪四目明且达,俨如威凤游岩廊。
孙枝绕膝百千指,兰玉盈庭照罗绮。
面前罗拜但点头,乐事世间谁更比。
愿公酌我酒,听我蟠桃歌。
不为万间厦,奈彼寒士何。
听我蟠桃歌,愿公酌我酒。
大庇寒士颜,还须栋梁手。
蟠桃歌,莫浪嗟,愿公岁岁倾流霞。
姜公八十造王室,卫公九十勤王家。
阿衡百岁佐商运,云台烟阁传无涯。

查看原文

注释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在昆仑山上:瑶池仙景。
【阿母】1.母亲。 2.乳母。 3.年老的妇女。 4.指神话人物西王母。 5.指鸨母。
【苍虬】1.亦作"苍虬"。 2.青色的龙。 3.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瑶】

瑤【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說文》玉之美者。《書·禹貢》瑤琨篠簜。《傳》瑤琨皆美玉。《疏》王肅云:瑤琨,美石次玉者。《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詩·大雅》惟玉及瑤。《箋》玉瑤,容刀之佩。

山名。《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池名。《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星名。《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註》瑤光,北斗杓星也。

人名。《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註》荀瑤,荀躒之孫。《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註》瑤,知伯也。

【池】

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

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咸池,黃帝樂名。

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註》咸池,大咸也。《禮·樂記》咸池備矣。《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棺飾。《禮·檀弓》池視重霤。《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心之別名爲中池。《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差池,飛貌。《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黃池,地名。《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天池,山名。在南陽。

州名。《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與沱通。《說文》江別流也。

虖池,水名。在幷州界。《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同。

陂池,或作坡陁。《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註》池讀沱。

《正韻》直列切,音徹。《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當讀爲奠徹。

【阿】

阿【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

《大雅》有卷者阿。

《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

《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

《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

《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註》四阿,若今四柱。

《詩·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集韻》一曰慢應。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註》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太阿,劒名。《戰國策》龍淵太阿。

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月御曰纖阿。《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陽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姓。《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韻會小補》與呵通。《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詩·檜風》猗儺其枝。《釋文》猗,於可反。《集韻》猗,或作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字彙補》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乘】

乘【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姓。漢煮棗侯乗昌。

《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說文》本作椉。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虬】

虬【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直音》同虯。詳虯字註。

相关诗句
云台烟阁传无涯 阿衡百岁佐商运 卫公九十勤王家 姜公八十造王室 愿公岁岁倾流霞 莫浪嗟 蟠桃歌 还须栋梁手 大庇寒士颜 愿公酌我酒 听我蟠桃歌 奈彼寒士何 不为万间厦 听我蟠桃歌 愿公酌我酒 乐事世间谁更比 面前罗拜但点头 兰玉盈庭照罗绮 孙枝绕膝百千指 俨如威凤游岩廊 四聪四目明且达 丰颐广颡形貌康 真宰年才七十强 偷得持觞献真宰 乍宵东走过吉云 玄圃蓬丘断樵采 独有蟠桃隔瀛海 烨如云锦披仙城 牡丹今岁尤蚤发 梅李杏柰俱生成 维时春暮百卉荣 品馔珍羞路填咽 金钱粲烂内府储 尚方亲赐浑羊设 天子传宣下丹阙 含哺鼓腹歌陶唐 十方翘首望霄汉 桑弧蓬矢罗圭璋 即今寿域开明堂 肃慎波臣到重译 越裳翡翠日夜输 五福煌煌厥躬集 俯仰天心念良弼 功百房杜追夔陶 一人元良万邦肃 皇储出阁安勤劳 宫府一体忘喧嚣 发纵伊谁匪相国 驱除咸谓参等劳 伟哉相业不世出 南北东西尽安辑 橐驼千队俱奔藏 王师一出尽瓦解 纠集万众窥辽阳 区区鹿蠡左右王 稽颡西飞乞臣伏 朝鲜故主仍复都 敌骑仓皇军尽覆 总戎经略度鸭绿 民忘旱魃为丰年 两宫赈给十郡全 汛扫妖氛出宁夏 天威咫尺强敌下 太阿白日飞丹墀 谁其帷幄运奇策 奸豪所在盘蛟螭 三方大难丛一时 十家九家望门饿 中原旱魃播灾祸 揕胸车辙矜螳螂 玉京一鼓平壤破 篡窃故主图开疆 东方岛夷弥陆梁 当宁皇皇食为昃 包藏祸心结狂狡 奋臂凶渠一呼集 维时西夏变仓卒 划然天地回清宁 帝心默感九重上 正笏垂绅临大廷 和衷协德居承明 万姓欢呼荷天力 一朝百揆司盐梅 左列夔龙右垂益 乾纲再振寰宇辟 玄纁东帛来缁軿 南阳抱膝卧岂得 应图处处悬丹青 东山一壑宁久扃 大士双林话禅悦 初平骑羊当昼过 彷佛藏书神禹穴 灼然灵境果奇绝 喷珠漱玉声玲珑 流泉百尺清见底 白云紫霞涌雪同 嵯峨绝壑悬飞龙 买断寒崖碧霄外 背城十里金台尖 六洞三山迥相待 拂衣却返严子濑 勾漏扪丹方 朱门凿䆗窱 折梅庾岭旁 采药罗浮巅 一麾南海趋衡阳 触喉时宰甘播弃 要将只手扶纲常 龙头晚达升长杨 炯炯灵台绝欺谩 焚香告天天下听 琴鹤风流谁不羡 相君世胄本清献 百辟趋锵酬相君 老人星见紫微侧 河清海宴飞祥云 三年三月十三日 八荒一气旋洪钧 五陵冠盖何絪缊 大官行馔甘泉幕 中使传觞太液亭 南斗为樽北斗杓 玳瑁筵开近平乐 却来东阁登华筵 玉桃偷得不自饱 几看渤澥成桑田 池头又阅三千年 函谷于今气长紫 巨灵一见呼儿曹 三熟三偷混尘滓 东方本是谪仙子 讵知人代同蜉蝣 贪心欲植上林苑 行厨玉女罗天球 元封武帝候青鸟 欲啖此果不敢求 西华设燕坐树下 飞黄騄骥凭空游 成周穆满慕长世 沧桑亿万增牙筹 一花一实递开落 一实三千秋 一花三千春 倒影弱水流 托根层城顶 下拂昆崙丘 上有蟠桃枝 瑶池阿母乘苍虬 金银台殿四百八 峨峨五城十二楼 君不见大罗之天天尽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