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开平凉

出自:明代·胡应麟《四知篇 其二 汝南张中丞助父》

拼音:[dà,dài,tài][fǔ][kāi][píng][liáng,lià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明维嘉隆世,率土皆琳琅。
前茅奋历郡,大树标娄江。
东南并虎视,河洛谁鹰扬。
张公起汝邓,九尺须眉苍。
追风跃兹白,掣电飞乘黄。
腰悬两龙剑,绝代俱干将。
燕台际天起,黄金矗华阳。
公年十八九,掉臂排枫阊。
都人诧玉润,夹道观河阳。
含香入建礼,待漏趋明光。
明时甫释褐,吏部聊为郎。
青藜校中垒,画戟持东方。
一官等泡幻,千劫宁存亡。
维时西曹隽,六七争腾骧。
分麾轶两汉,授甲陵三唐。
张公奋臂入,操翰如长江。
流星控繁弱,贯月浮馀皇。
金膏丽若木,火齐明扶桑。
维扬怯旗鼓,下雉靡旌?。
高牙矗梁苑,巨纛悬徐方。
睊睊绛灌目,谤牍如螟蝗。
群雄一网尽,窜削盈遐方。
鹿冠挂玄武,一笑骑天狼。
天风拂两袖,被发还山冈。
渌波带瀍涧,翠黛萦嵩邙。
苏门扣真谛,王屋求仙方。
苍生半眼热,荐辟交岩廊。
丹青遍畏垒,无地潜庚桑。
驱车入函谷,紫气流咸阳。
琅琊遇次美,櫜鞬划相当。
曹刘倡邺下,苏李酬河梁。
英词错金石,逸调劘风霜。
庚辰计群吏,抠趋亦明堂。
伊余黑貂敝,青衫卧篷窗。
长安一倾盖,大叫呼元长。
名流本第一,国士元无双。
潦倒南皮社,分携剧黄粱。
寥寥二十载,复此聆篇章。
嘉隆数六子,吾汝成高阳。
矫矫琅琊钵,授衣命如螀。
平原十日饮,异味穷膏粱。
燕姬及赵女,寒鳖庖嘉鲂。
雄谭走蛮触,剧论惊蜩螗。
山川堕秀色,宇宙回精光。
帝心雅推毂,大府开平凉
飞书走北塞,谕檄平西羌。
峨峨受降壁,三城夹银潢。
殊勋勒铜柱,万仞临要荒。
华名既海岱,钜迹仍疆场。
宁知息壤誓,不救中山创。
功成合身退,鸟尽知弓藏。
人生贵适志,岁月如沧桑。
筑宫近河渚,丹青俨成行。
金钗七十二,如花簇银缸。
赤松永辟谷,大隗遥舂粮。
途逢广成子,馈药盈筐箱。
时时发缄鲤,询我骑群羊。
庸知两孽竖,作剧蟠膏肓。
寥天逝双舄,玉楼路茫茫。
丹台易迁少,要秩居文昌。
中原二三子,振袂俱飞扬。
回眸盼尘世,鼯鼠跑空仓。
神州逐麟凤,阿阁驰鸾凰。
通都洎名岳,百代留青缃。
浚冲复少达,英风嗣王杨。
新声播琬琰,旧业呈圭璋。
鸡群睹野鹤,意气时昂昂。
伫看汝南族,奕奕传芬芳。

查看原文

注释

【大府】1.周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参见"九府"。 2.公府。 3.泛指上级官府。 4.明清时亦称总督﹑巡抚为"大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府】

府【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地官》泉府。

《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

《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相关诗句
奕奕传芬芳 伫看汝南族 意气时昂昂 鸡群睹野鹤 旧业呈圭璋 新声播琬琰 英风嗣王杨 浚冲复少达 百代留青缃 通都洎名岳 阿阁驰鸾凰 神州逐麟凤 鼯鼠跑空仓 回眸盼尘世 振袂俱飞扬 中原二三子 要秩居文昌 丹台易迁少 玉楼路茫茫 寥天逝双舄 作剧蟠膏肓 庸知两孽竖 询我骑群羊 时时发缄鲤 馈药盈筐箱 途逢广成子 大隗遥舂粮 赤松永辟谷 如花簇银缸 金钗七十二 丹青俨成行 筑宫近河渚 岁月如沧桑 人生贵适志 鸟尽知弓藏 功成合身退 不救中山创 宁知息壤誓 钜迹仍疆场 华名既海岱 万仞临要荒 殊勋勒铜柱 三城夹银潢 峨峨受降壁 谕檄平西羌 飞书走北塞 大府开平凉 帝心雅推毂 宇宙回精光 山川堕秀色 剧论惊蜩螗 雄谭走蛮触 寒鳖庖嘉鲂 燕姬及赵女 异味穷膏粱 平原十日饮 授衣命如螀 矫矫琅琊钵 吾汝成高阳 嘉隆数六子 复此聆篇章 寥寥二十载 分携剧黄粱 潦倒南皮社 国士元无双 名流本第一 大叫呼元长 长安一倾盖 青衫卧篷窗 伊余黑貂敝 抠趋亦明堂 庚辰计群吏 逸调劘风霜 英词错金石 苏李酬河梁 曹刘倡邺下 櫜鞬划相当 琅琊遇次美 紫气流咸阳 驱车入函谷 无地潜庚桑 丹青遍畏垒 荐辟交岩廊 苍生半眼热 王屋求仙方 苏门扣真谛 翠黛萦嵩邙 渌波带瀍涧 被发还山冈 天风拂两袖 一笑骑天狼 鹿冠挂玄武 窜削盈遐方 群雄一网尽 谤牍如螟蝗 睊睊绛灌目 巨纛悬徐方 高牙矗梁苑 下雉靡旌? 维扬怯旗鼓 火齐明扶桑 金膏丽若木 贯月浮馀皇 流星控繁弱 操翰如长江 张公奋臂入 授甲陵三唐 分麾轶两汉 六七争腾骧 维时西曹隽 千劫宁存亡 一官等泡幻 画戟持东方 青藜校中垒 吏部聊为郎 明时甫释褐 待漏趋明光 含香入建礼 夹道观河阳 都人诧玉润 掉臂排枫阊 公年十八九 黄金矗华阳 燕台际天起 绝代俱干将 腰悬两龙剑 掣电飞乘黄 追风跃兹白 九尺须眉苍 张公起汝邓 河洛谁鹰扬 东南并虎视 大树标娄江 前茅奋历郡 率土皆琳琅 明维嘉隆世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