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味穷膏粱

出自:明代·胡应麟《四知篇 其二 汝南张中丞助父》

拼音:[yì][wèi][qióng][gāo,gào][liá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明维嘉隆世,率土皆琳琅。
前茅奋历郡,大树标娄江。
东南并虎视,河洛谁鹰扬。
张公起汝邓,九尺须眉苍。
追风跃兹白,掣电飞乘黄。
腰悬两龙剑,绝代俱干将。
燕台际天起,黄金矗华阳。
公年十八九,掉臂排枫阊。
都人诧玉润,夹道观河阳。
含香入建礼,待漏趋明光。
明时甫释褐,吏部聊为郎。
青藜校中垒,画戟持东方。
一官等泡幻,千劫宁存亡。
维时西曹隽,六七争腾骧。
分麾轶两汉,授甲陵三唐。
张公奋臂入,操翰如长江。
流星控繁弱,贯月浮馀皇。
金膏丽若木,火齐明扶桑。
维扬怯旗鼓,下雉靡旌?。
高牙矗梁苑,巨纛悬徐方。
睊睊绛灌目,谤牍如螟蝗。
群雄一网尽,窜削盈遐方。
鹿冠挂玄武,一笑骑天狼。
天风拂两袖,被发还山冈。
渌波带瀍涧,翠黛萦嵩邙。
苏门扣真谛,王屋求仙方。
苍生半眼热,荐辟交岩廊。
丹青遍畏垒,无地潜庚桑。
驱车入函谷,紫气流咸阳。
琅琊遇次美,櫜鞬划相当。
曹刘倡邺下,苏李酬河梁。
英词错金石,逸调劘风霜。
庚辰计群吏,抠趋亦明堂。
伊余黑貂敝,青衫卧篷窗。
长安一倾盖,大叫呼元长。
名流本第一,国士元无双。
潦倒南皮社,分携剧黄粱。
寥寥二十载,复此聆篇章。
嘉隆数六子,吾汝成高阳。
矫矫琅琊钵,授衣命如螀。
平原十日饮,异味穷膏粱
燕姬及赵女,寒鳖庖嘉鲂。
雄谭走蛮触,剧论惊蜩螗。
山川堕秀色,宇宙回精光。
帝心雅推毂,大府开平凉。
飞书走北塞,谕檄平西羌。
峨峨受降壁,三城夹银潢。
殊勋勒铜柱,万仞临要荒。
华名既海岱,钜迹仍疆场。
宁知息壤誓,不救中山创。
功成合身退,鸟尽知弓藏。
人生贵适志,岁月如沧桑。
筑宫近河渚,丹青俨成行。
金钗七十二,如花簇银缸。
赤松永辟谷,大隗遥舂粮。
途逢广成子,馈药盈筐箱。
时时发缄鲤,询我骑群羊。
庸知两孽竖,作剧蟠膏肓。
寥天逝双舄,玉楼路茫茫。
丹台易迁少,要秩居文昌。
中原二三子,振袂俱飞扬。
回眸盼尘世,鼯鼠跑空仓。
神州逐麟凤,阿阁驰鸾凰。
通都洎名岳,百代留青缃。
浚冲复少达,英风嗣王杨。
新声播琬琰,旧业呈圭璋。
鸡群睹野鹤,意气时昂昂。
伫看汝南族,奕奕传芬芳。

查看原文

注释

【异味】1.亦作"异味"。 2.异常的美味。 3.不同的味道。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异】

异【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集韻》發歎也。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

《廣韻》退也。

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不同也。《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又怪也。《釋名》異者,異於常也。《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註》異猶怪也。《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奇也。《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註》珍異,四時食物。《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違也。

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異,翹草名。《爾雅·釋草》連異翹。

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韻補》叶延知切,音怡。《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叶弋質切,音逸。《詩·小雅》亦祇以異。《朱註》逸織反。《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異)

【味】

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穷】

窮【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从穴躳聲。隷作窮。

《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窮。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粱】

粱【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說文》米名也。《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芑,白粱粟。《周禮·天官》犬宜粱。《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云犬宜粱。《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靑、冀。《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莠類曰粱。《爾雅·釋草》稂,童粱。《註》莠類。《疏》稂,一名童粱。《集韻》或作梁。

相关诗句
奕奕传芬芳 伫看汝南族 意气时昂昂 鸡群睹野鹤 旧业呈圭璋 新声播琬琰 英风嗣王杨 浚冲复少达 百代留青缃 通都洎名岳 阿阁驰鸾凰 神州逐麟凤 鼯鼠跑空仓 回眸盼尘世 振袂俱飞扬 中原二三子 要秩居文昌 丹台易迁少 玉楼路茫茫 寥天逝双舄 作剧蟠膏肓 庸知两孽竖 询我骑群羊 时时发缄鲤 馈药盈筐箱 途逢广成子 大隗遥舂粮 赤松永辟谷 如花簇银缸 金钗七十二 丹青俨成行 筑宫近河渚 岁月如沧桑 人生贵适志 鸟尽知弓藏 功成合身退 不救中山创 宁知息壤誓 钜迹仍疆场 华名既海岱 万仞临要荒 殊勋勒铜柱 三城夹银潢 峨峨受降壁 谕檄平西羌 飞书走北塞 大府开平凉 帝心雅推毂 宇宙回精光 山川堕秀色 剧论惊蜩螗 雄谭走蛮触 寒鳖庖嘉鲂 燕姬及赵女 异味穷膏粱 平原十日饮 授衣命如螀 矫矫琅琊钵 吾汝成高阳 嘉隆数六子 复此聆篇章 寥寥二十载 分携剧黄粱 潦倒南皮社 国士元无双 名流本第一 大叫呼元长 长安一倾盖 青衫卧篷窗 伊余黑貂敝 抠趋亦明堂 庚辰计群吏 逸调劘风霜 英词错金石 苏李酬河梁 曹刘倡邺下 櫜鞬划相当 琅琊遇次美 紫气流咸阳 驱车入函谷 无地潜庚桑 丹青遍畏垒 荐辟交岩廊 苍生半眼热 王屋求仙方 苏门扣真谛 翠黛萦嵩邙 渌波带瀍涧 被发还山冈 天风拂两袖 一笑骑天狼 鹿冠挂玄武 窜削盈遐方 群雄一网尽 谤牍如螟蝗 睊睊绛灌目 巨纛悬徐方 高牙矗梁苑 下雉靡旌? 维扬怯旗鼓 火齐明扶桑 金膏丽若木 贯月浮馀皇 流星控繁弱 操翰如长江 张公奋臂入 授甲陵三唐 分麾轶两汉 六七争腾骧 维时西曹隽 千劫宁存亡 一官等泡幻 画戟持东方 青藜校中垒 吏部聊为郎 明时甫释褐 待漏趋明光 含香入建礼 夹道观河阳 都人诧玉润 掉臂排枫阊 公年十八九 黄金矗华阳 燕台际天起 绝代俱干将 腰悬两龙剑 掣电飞乘黄 追风跃兹白 九尺须眉苍 张公起汝邓 河洛谁鹰扬 东南并虎视 大树标娄江 前茅奋历郡 率土皆琳琅 明维嘉隆世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