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良渡虎迹

出自:宋代·王阮《上九江唐舍人一首五十韵》

拼音:[xún][liáng][dù][hǔ][j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江左承南渡,浔阳控上流。
平时称用武,今日更防秋。
六代规摹古,三江险阨周。
高凭隆屏翰,下瞰握襟喉。
呼吸闻吴楚,封疆矗斗牛。
循良渡虎迹,神武射蛟游。
胜事馀莲社,风光足庾楼。
倚天开峻极,倒影湛飞浮。
鼎败香山往,官轻靖节休。
义门十世美,将业二王优。
顷岁承平久,斯民习俗修。
究心依学校,服力事田畴。
狱净苔荒砌,山深麦挂丘。
共知忠义笃,肯陷矫诬羞。
不料腥膻起,能令日月幽。
云屯满赤县,天意卒鸿沟。
郡邑生荆棘,江湖识冕旒。
竟捐形势地,聚作虎狼陬。
昔计何胜辱,群生亦暂偷。
奇功思赫赫,内治颇悠悠。
法令中间弊,流移不可留。
未经真抚恤,还已困虔刘。
对垒缘淮甸,长蛇致虏酋。
雷声忽天狗,旗尾又蚩尤。
隔岸几航苇,孤城亦缀斿。
兵戈闲耒耜,战舰夺松楸。
天下虽同扰,江西又不侔。
宿师惟此地,履亩倍他州。
诸将纷纷是,攸司日日掊。
文符竞旁午,膏血罄诛求。
战斗连年永,疮痍几日瘳。
孽牙中作梗,气习遂成媮。
情动穿墉鼠,风行借父耰。
秉彝均物则,失德自乾糇。
近世凡临镇,何人解抚柔。
帝为辍近侍,人喜得贤侯。
父子文章伟,君臣契分投。
王言资润色,国是仗谋猷。
诗似丘传鲤,书如固续彪。
凤毛宜鸑鷟,骥种自骅骝。
增重依莲幕,尤烦借箸筹。
折冲皆婉画,赐履又分忧。
奕奕长江上,源源数路头。
若非烦柱石,何以镇貔貅。
南土惊新事,西清拥碧油。
春风回野色,江月静帘钩。
地借长城望,尘清奕世雠。
有生皆固结,无士不冥搜。
立国须才用,闻公锐意收。
龙门如可上,敢请与荀俦。

查看原文

注释

【循良】1.谓官吏奉公守法。 2.指循良的官吏。 3.善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循】

循【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

《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

《廣韻》善也。

《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正韻》循,摩也。《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註》循,謂摩循也。

撫循,慰安也。《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廣雅》述也。《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無所作爲曰因循。《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良】

良【未集下】【艮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音梁。《說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註》元,大。良,善也。

《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朱註》良,易直也。

《爾雅·釋詁》良,首也。

《博雅》良,長也。

《正韻》器工曰良。《禮·月令》陶器必良。《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註》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博雅》良,牢,也。

深也。《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註》良,猶深也。

良人,夫也。《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註》婦人稱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夫稱婦亦曰良人。《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良久,頗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病愈曰良愈。

能也。《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左傳·莊十六年》良月。《註》十月也。

《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註》良綏,君綏也。

《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註》墓也。

《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王良,星名。

大良造,秦官名。

地名。《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註》下邳有良城縣。

山名。《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草名。《博雅》黃良,大黃也。

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韻會》里養切,音兩。《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註》方良,罔兩也。《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正字通》音亮。《古詩》良無盤石固。《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渡】

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迹】

迹【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資昔切,音積。《說文》步處也。《廣韻》足跡也。《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凡功業可見者曰迹。《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迹也。

凡有所遵循亦曰迹。《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註》謂求其踪迹。

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循實而考之亦曰迹。《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風迹,風化之迹也。《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迹射,尋迹而射也。《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迹人,官名。《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與跡同。《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與蹟通。《詩·小雅》念彼不蹟。《註》謂不循故道也。

叶卽略切,音爵。《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敢请与荀俦 龙门如可上 闻公锐意收 立国须才用 无士不冥搜 有生皆固结 尘清奕世雠 地借长城望 江月静帘钩 春风回野色 西清拥碧油 南土惊新事 何以镇貔貅 若非烦柱石 源源数路头 奕奕长江上 赐履又分忧 折冲皆婉画 尤烦借箸筹 增重依莲幕 骥种自骅骝 凤毛宜鸑鷟 书如固续彪 诗似丘传鲤 国是仗谋猷 王言资润色 君臣契分投 父子文章伟 人喜得贤侯 帝为辍近侍 何人解抚柔 近世凡临镇 失德自乾糇 秉彝均物则 风行借父耰 情动穿墉鼠 气习遂成媮 孽牙中作梗 疮痍几日瘳 战斗连年永 膏血罄诛求 文符竞旁午 攸司日日掊 诸将纷纷是 履亩倍他州 宿师惟此地 江西又不侔 天下虽同扰 战舰夺松楸 兵戈闲耒耜 孤城亦缀斿 隔岸几航苇 旗尾又蚩尤 雷声忽天狗 长蛇致虏酋 对垒缘淮甸 还已困虔刘 未经真抚恤 流移不可留 法令中间弊 内治颇悠悠 奇功思赫赫 群生亦暂偷 昔计何胜辱 聚作虎狼陬 竟捐形势地 江湖识冕旒 郡邑生荆棘 天意卒鸿沟 云屯满赤县 能令日月幽 不料腥膻起 肯陷矫诬羞 共知忠义笃 山深麦挂丘 狱净苔荒砌 服力事田畴 究心依学校 斯民习俗修 顷岁承平久 将业二王优 义门十世美 官轻靖节休 鼎败香山往 倒影湛飞浮 倚天开峻极 风光足庾楼 胜事馀莲社 神武射蛟游 循良渡虎迹 封疆矗斗牛 呼吸闻吴楚 下瞰握襟喉 高凭隆屏翰 三江险阨周 六代规摹古 今日更防秋 平时称用武 浔阳控上流 江左承南渡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