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娑罗烂真态

出自:明代·欧大任《云麾将军断碑歌》

拼音:[yuè][lù][suō][luó][làn][zhēn][tài]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将军鼎贵唐宗室,虎臣功在开元日。
平陇登坛塞外闻,度辽持节师中吉。
万里搴旗气莫当,一朝赐襚才终屈。
家系勋名勒此文,北海毫端见风骨。
九曲黄河沓拖流,三峰华岳锋棱出。
向时碑板照四裔,岂意幽州久沉汨。
泥沙霜雪已千年,虿尾银钩祇自怜。
纤秾稍异琅琊体,可是灵芝手自镌。
拨镫临池映林幌,断碣残趺满烟莽。
此石何为厄此时,良乡校中凿为础。
历下犹存十笏亭,龙兴尚见双螭榜。
岳麓娑罗烂真态,东林秦望争摩荡。
蓟野谁占气烛天,中宵北斗回精爽。
邵孺披榛寻得之,秘书嗜古亟欲往。
毁戈碎璧未堪捐,洗藓剜苔自吾党。
李侯辇致驱两牛,丰城剑起蛟龙秋。
九成化度即非偶,离堆启法今同收。
四方榻本传好事,何异和弓垂矢霅煜东序之天球。
君不见云麾北海宛平氏,诸李风流似苗裔。
王宅先公世习书,柳家新样偏工字。
看君赤管如有神,公孙大娘舞剑器。
我来抚石双垂泪,自古英雄困憔悴。
岐阳猎鼓岣嵝铭,呜呼神物宁终閟。

查看原文

注释

【岳麓】1.亦作"岳麓"。 2.山名。一称麓山。在湖南省长沙市郊,湘江西岸,因当衡山之足,故以麓名。山上有晋代修建的麓山寺,山下有岳麓书院。
【娑罗】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娑罗》:"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缪启愉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岳】

岳【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嶽古作岳。《說文》嶽,古篆作入後嶽字註。

姓。宋岳飛,明岳正。

【麓】

麓【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娑】

娑【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素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桑何切,風》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躞蹀貌。《杜甫詩》方知不才者,生長漫婆娑。

衣揚貌。《張衡·思賦》修初服之婆娑。

安坐也。《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

琴聲委曲也。《嵆康·琴賦》紆餘婆娑。

《廣韻》蘇可切《集韻》《韻會》想可切《正韻》素可切,音縒。馺娑,漢殿名。《班固·西都賦》經駘盪而出馺娑。《三輔黃圖》馺娑,馬迅疾貌。借爲宮名。

《正韻》蘇箇切,音些。邏娑,土蕃都城名。《唐書·薛仁貴傳》爲邏娑道行軍總管。《杜甫詩》和親邏娑城。

《梵書·阿彌陀經》有婆娑國土。釋云:梵言婆娑。華言堪忍。娑或作逤。通作些。

【罗】

羅【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

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烂】

爛【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瀾去聲。《廣韻》火熟。《揚子·方言》自河以北,趙魏之閒,火熟曰爛。《左傳·定三年》邾子自投于牀,廢于鑪炭爛。

《廣韻》明也。《詩·鄭風》明星有爛。

《唐風》錦衾爛兮。

《大雅》爛其盈門。《史記·蕭何世家贊》何之勳爛焉。《司馬相如·子虛賦》明爛龍鱗。

《公羊傳·僖十九年》魚爛而亡。《註》魚爛從內發。

《司馬相如·上林賦》麗靡爛漫於前。《註》索隱曰:列女傳云:桀造爛漫之樂。《廣韻》本作爤。《集韻》與燗,煉同。

《正韻》離閑切,音闌。《楚辭·九章》曾枝剡棘圓果搏兮,靑黃雜糅文章爛兮。《韓愈·江漢詩》凄風結衝波,狐裘能禦寒。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按集韻類篇別作。亦作爤。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态】

態【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他代切,音貸。《說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或从人作㑷。

《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叶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叶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叶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叶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爲此態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