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乃若此

出自:明代·林弼《奉次韩景昭县尹移文封赠感梦二亲之作》

拼音:[gǎn][zhào,shào][nǎi][ruò,rě][cǐ]

平仄:仄仄仄仄仄

大钧播群品,亭毒一元气。
人得秀而灵,中立配天地。
眷惟异禽兽,实由识伦纪。
笃孝尽子职,立爱自亲始。
罔极终身慕,不忘永心矢。
韩侯圣贤学,魏公忠孝裔。
粤自英妙年,已与流辈异。
显扬企前修,继述念先世。
家声振有期,书泽流未已。
一官岂禄择,十年为亲仕。
甘旨幸父存,髫龀悲母逝。
得母谅已难,事父当不易。
过庭习诗礼,淑乡敦德义。
善行遵圣经,嘉言徵信史。
东隅光莫驻,西山景何恃。
空兴风木哀,不逮菽水味。
古来忠孝门,多出忠义士。
惟理所可为,虽身不暇计。
击楫祖逖誓,揽辔范滂志。
赤心但守一,素节讵移二。
驿骑方南归,鹭车亦东指。
香红汎莲幕,新绿近榆里。
人钦乔神君,职优习凿齿。
宰邑应时需,亲庭思日侍。
我殽既有嘉,我酒亦云旨。
莫能养亲生,曷以慰亲死。
邑令得疏封,天朝有常制。
纡朱秩亦卑,焚黄情愈至。
吾亲苟与荣,此官殆将弃。
白日书赠文,孤云凝远睇。
莱堂痛椿萱,邓林惭杞梓。
子心一何悲,亲魂端可致。
清梦绕庭闱,薄宦忘边鄙。
恍若称寿觞,惚如奉盥器。
怡愉接父颜,慈柔见母氏。
应效婴儿啼,犹作斑斓戏。
觉来忧思集,凄然霜露履。
精神信交孚,感召乃若此
作诗载纪哀,临风几挥涕。
我生在膝下,亦有显亲意。
未能潘舆奉,仅得毛檄喜。
秋雨洒泉扃,母魄已深闭。
春风蔼家塾,父训幸闻礼。
诗篇诵一再,心目顿清泚。
朝盘欲忘餐,夜枕悄无寐。
脩名曾未立,世味空复嗜。
振后以光前,在此不在彼。
既无致身术,曷尽为子理。
遗经绝编韦,淡墨虚榜纸。
青云孰唾手,清泉思洗耳。
羡公孝有初,生得奉滫瀡。
羡公孝有终,死得三鼎祭。
锡类美颍人,全归善曾子。
忠孝岂两途,君亲如一事。
大纲久沦斁,颓风政披靡。
愿言力扶植,庶以起衰替。
千秋万岁名,无愧贤与智。

查看原文

注释

【感召】感化和召唤:~力。
【乃若】至于。
【若此】1.此,这;这些。 2.如此,这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感】

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召】

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相关诗句
无愧贤与智 千秋万岁名 庶以起衰替 愿言力扶植 颓风政披靡 大纲久沦斁 君亲如一事 忠孝岂两途 全归善曾子 锡类美颍人 死得三鼎祭 羡公孝有终 生得奉滫瀡 羡公孝有初 清泉思洗耳 青云孰唾手 淡墨虚榜纸 遗经绝编韦 曷尽为子理 既无致身术 在此不在彼 振后以光前 世味空复嗜 脩名曾未立 夜枕悄无寐 朝盘欲忘餐 心目顿清泚 诗篇诵一再 父训幸闻礼 春风蔼家塾 母魄已深闭 秋雨洒泉扃 仅得毛檄喜 未能潘舆奉 亦有显亲意 我生在膝下 临风几挥涕 作诗载纪哀 感召乃若此 精神信交孚 凄然霜露履 觉来忧思集 犹作斑斓戏 应效婴儿啼 慈柔见母氏 怡愉接父颜 惚如奉盥器 恍若称寿觞 薄宦忘边鄙 清梦绕庭闱 亲魂端可致 子心一何悲 邓林惭杞梓 莱堂痛椿萱 孤云凝远睇 白日书赠文 此官殆将弃 吾亲苟与荣 焚黄情愈至 纡朱秩亦卑 天朝有常制 邑令得疏封 曷以慰亲死 莫能养亲生 我酒亦云旨 我殽既有嘉 亲庭思日侍 宰邑应时需 职优习凿齿 人钦乔神君 新绿近榆里 香红汎莲幕 鹭车亦东指 驿骑方南归 素节讵移二 赤心但守一 揽辔范滂志 击楫祖逖誓 虽身不暇计 惟理所可为 多出忠义士 古来忠孝门 不逮菽水味 空兴风木哀 西山景何恃 东隅光莫驻 嘉言徵信史 善行遵圣经 淑乡敦德义 过庭习诗礼 事父当不易 得母谅已难 髫龀悲母逝 甘旨幸父存 十年为亲仕 一官岂禄择 书泽流未已 家声振有期 继述念先世 显扬企前修 已与流辈异 粤自英妙年 魏公忠孝裔 韩侯圣贤学 不忘永心矢 罔极终身慕 立爱自亲始 笃孝尽子职 实由识伦纪 眷惟异禽兽 中立配天地 人得秀而灵 亭毒一元气 大钧播群品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