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庑郁周回

出自:明代·杨荣《赐游东苑诗》

拼音:[láng][wǔ][yù][zhōu][huí]

平仄:平仄仄平平

圣皇嗣宝历,日表龙凤姿。
典章率由旧,制度仰成规。
万方囿神化,四海乐雍熙。
维时属秋序,暑退生凉飔。
万几既馀閒,行乐适在兹。
从容召儒臣,内苑同游嬉。
峨峨黄金殿,璀璨白玉墀。
廊庑郁周回,金碧光陆离。
岧峣珊瑚石,瑶草间琼枝。
玉虹出西山,泉脉何逶迤。
引流入东苑,滉漾涵方池。
苍龙忽蜿蜒,吐水一何奇。
飞流溅碧空,爪甲何淋漓。
形态本天成,雕琢宁用施。
异石既磊落,奇葩自葳蕤。
蓬岛非可儗,天宫信能移。
少前造幽境,似与林壑期。
草径自森邃,蔬畦亦纷披。
殿宇靡华饰,俭朴同茅茨。
伐材为曲槛,编竹成疏篱。
小桥横碧流,短亭瞰清漪。
游鱼时出跃,花木向朝曦。
致斋诚得所,燕息允相宜。
翠华此临幸,凤盖簇鸾旗。
圣情欢未极,锡宴荷恩私。
雕盘列珍馔,内酝浮金卮。
既醉增感激,愈觉心神怡。
赐赉何骈蕃,交错粲相辉。
金币杂香环,玉钩系青丝。
愚臣本微陋,忝遭圣主知。
顾兹益怀惧,於国何所裨。
经邦乏嘉猷,辅理宁有为。
叨陪鼎鼐间,讵免窃禄讥。
夙夜弗遑暇,竭力效驱驰。
倾心向太阳,如彼藿与葵。
海岳高且深,涓埃岂能资。
但当祝圣寿,垂拱朝四夷。
岁岁悉丰稔,民物益蕃滋。
此生亦何幸,际兹尧舜时。
拜稽颂皇仁,愿继南薰诗。

查看原文

注释

【廊庑】堂前的廊屋。
【周回】1.亦作"周回"。 2.周围。 3.环绕;回环。 4.循环;反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廊】

廊【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廊廡下。《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

通作郞。《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註》晉灼曰:堂邊廡。巖郞,謂嚴峻之郞也。

《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庑】

廡【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賜金廊廡下。《註》廡,門屋也。

《集韻》微夫切,音無。蕃廡,草木盛貌。《書·洪範》庶草蕃廡。

讀上聲。《晉語》詩曰黍不爲黍,不能蕃廡。《註》廡音武。

與甒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註》古文甒作廡。

【郁】

郁【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㤢。《集韻》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郁郁,文盛貌。《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叶越逼切,音逸。《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周】

周【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

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

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

《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

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

《詩·周南疏》周,代名,其地在岐山之陽,漢屬扶風美陽縣。

《廣韻》備也。《前漢·路溫舒傳》鍛錬而周內之。《註》晉灼曰:精熟周悉,致之法中也。

《廣韻》周帀也。《前漢·劉向傳》周回五里有餘。《韻會》俗作週,非。

鳥名。《爾雅·釋鳥》巂周。《疏》今謂之子規。

《韓非子·說林篇》鳥有周周者,重首而屈尾,將欲飮于河則必顚,乃銜其羽而飮之。一作翢。

不周,山名,在崑崙。《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

風名。《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風。不周者,不交也,言隂氣未合化也。

陽周,平周,定周,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陽周縣,西河郡平周縣,鬰林郡定周縣。

姓。《廣韻》本自周平王子,別封汝川,人謂之周家,因氏焉。

魏獻帝次兄普氏,後攺爲周氏。

複姓,魏初徴士燉煌周生烈。

與賙通。《論語》君子周急不繼富。《孟子》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叶市朱切,音殊。《季歷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宮榭徘徊,臺閣旣除。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