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囊未可矜前得

出自:宋代·度正《昨幸甚得见子玉教授丈得一论其说出于订顽克己铭词致超绝辄借前韵以庆兼呈诸丈幸乞一笑正再拜上 其四》

拼音:[chōng][náng,nāng][wèi][kě,kè][jīn,qín,guān][qián][dé,děi,de]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鉴别毫釐岂易哉,逢奇何惜读千回。
充囊未可矜前得,如积薪焉看后来。

查看原文

注释

【未可】1.不可。 2.未必可以。
【可矜】1.值得矜夸。 2.可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充】

充【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突。

《玉篇》行也,滿也。

《廣韻》美也,備也。

塞也。《詩·邶風》褎如充耳。《註》言黎侯寓衞,衞人如塞耳無聞也。

《增韻》實之也。《禮·王制》充君之庖。

《前漢·揚雄傳》充庖厨而已。《註》師古曰:充,當也。

《周禮·地官·充人註》猶肥也,養牲而肥之也。

《左傳·哀十一年》事充政重。《註》充者,䌛役煩也。

《管子·內業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藏。《註》過飽也。

《禮·檀弓》充充如有窮。《註》孝子心形,充屈窮急之容也。

姓。漢充向,充申。

《韻補》叶昌王切,廠平聲。《道藏歌》淵響啓靈扉,七門扇羽章。陽臺大洞野,幽逸芝英充。充作〈从儿。

【囊】

囊【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9画

〔古文〕奴當切,音瀼。《說文》橐也。从橐省,襄省聲。《詩·大雅》于橐于囊。《傳》小曰橐,大曰囊。《集韻》一曰有底曰囊,無底曰橐。

《史記·鼂錯傳》太子家號曰智囊。

《宋玉·風賦》盛怒於土囊之口。《註》土囊,大穴也。

《莊子·在宥篇》乃始臠卷傖囊,而亂天下也。《註》傖囊猶搶攘。

姓。《春秋·定四年》楚囊瓦出奔鄭。

《正字通》六朝人作隱囊,柔軟可倚。《王維詩》不學城東遊俠兒,隱囊紗帽坐彈碁。

米囊,楊花別名,見容齋隨筆。

《漢官儀》凡表章皆皁囊封事。

《晉書·郭璞傳》郭公者精卜筮,出靑囊中書九卷授郭璞。

地理書有靑囊經。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矜】

矜【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㮗,通作槿。

《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音勤。

《集韻》渠京切,音擎。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居陵切,音兢。《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釋言》苦也。《註》可矜憐者亦辛苦。《書·泰誓》天矜于民。《詩·小雅》爰及矜人。《註》貧窮可憐之人也。《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註》矜,憫也。

《小爾雅》惜也。《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註》矜,憐惜之意。《傳》矜持也。

《博雅》危也。《詩·小雅》居以凶矜。《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哀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遽也。《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自賢曰矜。《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註》色自美大之貌。《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莊以持已曰矜。《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敬也。《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尚也。《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竦也。《張衡·思賦》魚矜鱗而幷凌。

《詩·小雅》矜矜兢兢。《註》羊羣堅强也。

《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與瘝同。《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註》病也。

同鰥。《詩·大雅》不侮矜寡。《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集韻》通作。《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六書正譌》矜从令。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