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枻扬舲逐渔父

出自:明代·孙蕡《题桃源图》

拼音:[gǔ][yì,xiè][yáng][líng][zhú][yú][fù,fǔ]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我昔城居困尘土,十年不到青山坞。
扁舟夜梦泛沧浪,鼓枻扬舲逐渔父
江岸沿洄落日低,寻源直上武陵溪。
逶迤绿水春将晚,烂熳桃花路欲迷。
欲迷忽得青山口,仿佛微香露林薮。
溪流已尽复潜通,石洞斜穿不知久。
地廓川平景旷然,还疑别是一重天。
迢遥山径莓苔雨,缥缈人间桑柘烟。
遥观但见攒林木,近入茅茨始成簇。
居人不改故衣冠,井里犹存旧风俗。
风俗依依世上人,皆言来此避强秦。
初期暂隐还乡邑,遂尔高居隔世尘。
儿孙长大供衣食,男事耕耘女蚕绩。
春至桑麻雨露深,岁寒松柏星霜易。
东皋北陇恣锄犁,戴胜飞飞布谷啼。
傍舍雨晴云外牧,饷田日晏草中归。
归来路暗山光灭,妇女缫车声未歇。
舴艋仍教稚子撑,渔罾更换溪童结。
往来墟落只逍遥,无复州司下叫嚣。
社日冬旬会村曲,黄鸡白酒话渔樵。
渔樵不识人间世,雨笠烟蓑但容裔。
涧水冰融觉候和,庭柯叶落知风厉。
问我何为作此来,仙凡迥隔两悠哉。
园里青蔬为君摘,瓦盆薄酒为君开。
东邻西舍争来聚,相邀具酒犹炊黍。
旋除新竹敞南轩,更扫落花开别墅。
初闻嬴氏好纷奢,不谓山河属汉家。
金雀重来飞灌木,铜驼还去卧烟沙。
铜驼金雀何时已,年代不知今半是。
世上纷纭日渐过,山中岁月谁能纪。
棹开酒醒怅蘧蘧,却向山家对画图。
物外烟霞犹仿佛,空中楼阁已模糊。
模糊仿佛何由辨,只似当时眼中见。
鹤唳松梢露气消,鸡鸣树杪晨光炫。
临风抚卷独踟蹰,欲寄桃源父老书。
涧户岩扉应未合,笔床茶灶近何如。
桃源桃源休莫莫,未必山林秽城郭。
车书四海今混同,来享人间太平乐。

查看原文

注释

【鼓枻】1.亦作"鼓栧"。 2.划桨。谓泛舟。
【扬舲】犹扬帆。
【渔父】1.渔翁,捕鱼的老人。 2.《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鼓】

鼓【亥集下】【鼓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枻】

枻【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玉篇》楫也。《楚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司馬相如·子虛賦》揚桂枻。《史記》作枻,《文選》作栧,古字通。

《韻會》《正韻》細列切,音屑。《荀子·非相篇》檠枻,正弓弩之器。《楊倞註》枻,先結切。

【扬】

揚【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敭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爾雅·釋詁》揚,續也。

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宋揚避舉,明揚光休。通作颺。

【舲】

舲【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小船屋也。《廣韻》舟上有窻。《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註》舲船,船有窻牖者也。《淮南子·俶眞訓》越舲蜀艇,不能無水而浮。《註》舲,小船也。

【逐】

逐【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逐之。

《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正韻》逐逐,篤實也。

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

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

《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渔】

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音魚。《說文》捕魚也。《易·繫辭》以佃以漁。

侵取無擇曰漁。《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註》漁色,取象捕魚,然中網取之,是無所擇。

或作。《周禮·天官》人掌以時。

水名,在漁陽。《水經注》漁水,出縣東南。

姓,宋漁仲脩。

《集韻》《正韻》。《徐曰》从二魚,魚多也。篆文从省。

【父】

父【巳集中】【父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輔。《說文》矩也。家長率敎者。从又,舉杖。《釋名》父,甫也。始生已者。《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爾雅·釋親》父爲考。父之考爲王父。王父之考爲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爲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父之從晜弟爲族父。

《詩·小雅》以速諸父。《傳》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諸父。

老叟之稱。《史記·馮唐傳》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爲郞。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府。《集韻》同甫。《廣韻》男子之美稱。《詩·大雅》維師尚父。《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按管仲稱仲父。孔子稱尼父。范增稱亞父。皆倣此。

野老通稱。《戰國策》田父見之。

《詩·小雅》祈父。《傳》司馬也。

《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註》武父,鄭地。《釋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

《廣韻》漢複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漢主父偃,左傳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漢初皇父鸞,改父爲甫。

《正韻》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無去聲。正韻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誤。

叶扶缶切《蘇轍·釀酒詩》誰來共佳節,但約鄕人父,生理正艱難,一醉陶衰朽。

相关诗句
来享人间太平乐 车书四海今混同 未必山林秽城郭 桃源桃源休莫莫 笔床茶灶近何如 涧户岩扉应未合 欲寄桃源父老书 临风抚卷独踟蹰 鸡鸣树杪晨光炫 鹤唳松梢露气消 只似当时眼中见 模糊仿佛何由辨 空中楼阁已模糊 物外烟霞犹仿佛 却向山家对画图 棹开酒醒怅蘧蘧 山中岁月谁能纪 世上纷纭日渐过 年代不知今半是 铜驼金雀何时已 铜驼还去卧烟沙 金雀重来飞灌木 不谓山河属汉家 初闻嬴氏好纷奢 更扫落花开别墅 旋除新竹敞南轩 相邀具酒犹炊黍 东邻西舍争来聚 瓦盆薄酒为君开 园里青蔬为君摘 仙凡迥隔两悠哉 问我何为作此来 庭柯叶落知风厉 涧水冰融觉候和 雨笠烟蓑但容裔 渔樵不识人间世 黄鸡白酒话渔樵 社日冬旬会村曲 无复州司下叫嚣 往来墟落只逍遥 渔罾更换溪童结 舴艋仍教稚子撑 妇女缫车声未歇 归来路暗山光灭 饷田日晏草中归 傍舍雨晴云外牧 戴胜飞飞布谷啼 东皋北陇恣锄犁 岁寒松柏星霜易 春至桑麻雨露深 男事耕耘女蚕绩 儿孙长大供衣食 遂尔高居隔世尘 初期暂隐还乡邑 皆言来此避强秦 风俗依依世上人 井里犹存旧风俗 居人不改故衣冠 近入茅茨始成簇 遥观但见攒林木 缥缈人间桑柘烟 迢遥山径莓苔雨 还疑别是一重天 地廓川平景旷然 石洞斜穿不知久 溪流已尽复潜通 仿佛微香露林薮 欲迷忽得青山口 烂熳桃花路欲迷 逶迤绿水春将晚 寻源直上武陵溪 江岸沿洄落日低 鼓枻扬舲逐渔父 扁舟夜梦泛沧浪 十年不到青山坞 我昔城居困尘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