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曳三时湿

出自:明代·史鉴《续金陵联句》

拼音:[yǔ,yù][yè][sān][shí][shī]

平仄:仄仄平平平

长夏清无暑,幽居静不忙。
对书昏欲睡,汲井渴思尝。
林晚闻鸣鹊,朋来自远方。
水村围绿树,云窦引沧浪。
鹤闯中门立,荷分别浦香。
飞梁虹下饮,浮岛雁低翔。
路袅阑干石,池循宛转廊。
古墙缘薜荔,深洞入筼筜。
雨曳三时湿,风搴五月凉。
望晴欢昼晵,冒冷感秋伤。
地淖冬青谢,庭阴夜合张。
燕闲雏出垒,蜂闹蜜分房。
磬折寒暄叙,盘旋剑佩跄。
语音微带汉,习气半离乡。
问讯公卿旧,归寻草泽藏。
鸿留泥上迹,萤避日中光。
洗拂东华土,留连北海觞。
割鲜羞列豆,舞象缀齐行。
江笛吹杨柳,檐花落豫章。
聊为犀首饮,莫数次公狂。
杯面栖鹦鹉,垆腰错凤凰。
画图神品异,彝鼎识文详。
算马壶更胜,登丰觯屡扬。
工升当瑟坐,仆倦触屏僵。
酒量江河窄,歌声磬筦将。
轻刀霏雪鲙,疏布□瑶浆。
箸引银丝滑,盘堆火齐煌。
臐膮濡芥酱,饼饀夹鹅肪。
诗句联珠琲,谈锋出剑铓。
冥搜深擢肾,苦索窅探肠。
调古才殊窘,吟穷思忽昌。
痴心角韩孟,高视下卢王。
自顾山林槁,难齐省署芳。
行藏同画虎,游读等亡羊。
径笑终南捷,群遗冀北良。
正论高阁束,安用凿坏亡。
大厦谁当任,明时老不妨。
乾坤随所寓,江海渺相忘。
底事忧千岁,浮生梦一场。
盍簪时有数,秉烛夜何长。
况复抟沙散,无云好乐荒。
明朝又南北,落落晓星望。

查看原文

注释

【三时】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雨】

雨【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集韻》歐許切,音。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王遇切,音芋。《集韻》自上而下曰雨。《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詩·邶風》雨雪其雱。

《小雅》雨我公田。《釋文》雨,于付反。《禮·月令》仲春始雨水。《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叶羽軌切,音以。《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

【曳】

曳【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以制切,音跇。《說文》臾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詩·唐風》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

河名。《類篇》西戎有河名曳咥。《說文》作曳。曳字从臼作。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湿】

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