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邻妪牵衣哭

出自:元代·丁复《祖孝子行》

拼音:[bái][tóu,tou][lín][yù][qiān][yī][kū]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海上干戈初定乱,建安小丑黄华叛。
畬豪斩灭如摧薪,官军虏掠无平民。
浦江近县祖家妇,小儿六岁啼思母。
乌翔野树心欲飞,花发阶萱泪如雨。
多情最是城头月,夜夜空堂照离苦。
惶惶二十八年秋,长溪未断双泪流。
若有神人说消息,汝母落在河南州。
河南州府名无数,陈汝许颍在何处。
泣辞严君拜庭下,历遍江淮远寻去。
险逾绝岭下大湖,康郎彭蠡大小孤。
题书还家纸痕湿,焚香祷空心力劬。
舒州官司船尽拘,挥汗困走赤日途。
棠梨馆中风雨恶,北陕关头虎夜呼。
庐州马监人姓胡,重怜客苦借蹇驴。
汝州鲁山亦易到,道中有客还閒无。
阿儿念母复念父,五月二十两初度。
寿觞漫对天涯举,母在谁家儿在路。
夷陵店主称捷径,少减路程还到颍。
家兄官满梦中归,小弟弃官非为冷。
东门上蔡绝晨炊,西平枝官千籴诗。
四旬作客长驱日,半夜怀人独坐时。
鸦路山前闻笛处,牛归庄上梧相与。
崔桥得信喜何如,况有神人月圆语。
中元唐州别盖乡,母子相逢泪几行。
儿方童稚齿今壮,母过中年发已苍。
泪尽喜色始满眼,百拜灯前进寿觥。
人情半月暂留连,奉母却上唐州船。
家人日久占乌雀,客舍秋深闻杜鹃。
习家池傍一尊酒,清秋更上船中寿。
姮娥不放月照人,涩雨酸风一何久。
江村社鼓乐枌榆,为母就船买鲤鱼。
汉川风冷星摇动,病中先有还家梦。
江州饶州又信州,奔湍逆折归始休。
登高聊送望乡目,晓日板舆初就陆。
赤脚庄妇夹路迎,白头邻妪牵衣哭
母有孝子归乡关,我有夫儿生不还。
笑貌未改语音是,较比去时差老颜。
门闾盛有诗书族,贺辞争拟朱康叔。
千年相去独何人,惟有浩然继其躅。
养吾携归无弟妹,寿昌当年无父在。
即如吟咏发性情,绝胜血经求忏悔。
朝臣喜闻祖孝子,叙事赠言书满纸。
何不闻之圣明主,为述乱离付青史。
我闻皇元之烈祖,应天顺人示神武。
潢池盗弄赤子耳,胡乃官军甘杀掳。
阿蒙覆铠斩乡人,小国之吴民安堵。

查看原文

注释

【白头】1.犹白发。形容年老。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3.指年老的尊亲。 4.清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 5.鸟名。即白头翁。
【牵衣】见"牵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邻】

鄰【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厸《唐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粼。《廣韻》近也,親也。《正韻》比也。《釋名》鄰,連也。相接連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連界之國,亦稱鄰。《書·蔡仲之命》睦乃四鄰。

左右輔弼亦曰鄰。《書·益稷》臣哉鄰哉。《註》臣以人言,鄰以職言。

車聲。與轔通。《詩·秦風》有車鄰鄰。《註》衆車聲。

《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與甐通。《集韻》敝也。《正韻》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甐于鑿。《註》以輪之厚,石雖齧之,不能敝其鑿,旁使之動也。甐,本又作鄰。

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挽歌》人往有反歲,我行無歸年。昔居四民宅,今託萬鬼鄰。《正字通》本作鄰,隸作隣。今通作鄰。

【妪】

嫗【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衣遇切《集韻》《韻會》威遇切《正韻》依句切,音饇。《說文》母也。《前漢·嚴延年傳》延年兄弟五人皆大官,母號萬石嫗。

《集韻》《韻會》委羽切《正韻》於語切,音傴。《禮·樂記》煦嫗覆育萬物。《註》天以氣煦之,地以形嫗之。亦訓老母。

《集韻》墟侯切,音摳。人名。有夏嫗夫。通作彄。

山名。《山海經》嫗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

居侯切,音鉤。義同。

【牵】

牽【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摼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拘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牽牛,星名。《禮·月令》旦牽牛中。

地名。《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人名。《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姓。《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音俔。《廣韻》牽挽也。

《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叶詳均切。《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韻會》亦作掔。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哭】

哭【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空谷切,音㲄。《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玉篇》哀之發聲。《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相关诗句
小国之吴民安堵 阿蒙覆铠斩乡人 胡乃官军甘杀掳 潢池盗弄赤子耳 应天顺人示神武 我闻皇元之烈祖 为述乱离付青史 何不闻之圣明主 叙事赠言书满纸 朝臣喜闻祖孝子 绝胜血经求忏悔 即如吟咏发性情 寿昌当年无父在 养吾携归无弟妹 惟有浩然继其躅 千年相去独何人 贺辞争拟朱康叔 门闾盛有诗书族 较比去时差老颜 笑貌未改语音是 我有夫儿生不还 母有孝子归乡关 白头邻妪牵衣哭 赤脚庄妇夹路迎 晓日板舆初就陆 登高聊送望乡目 奔湍逆折归始休 江州饶州又信州 病中先有还家梦 汉川风冷星摇动 为母就船买鲤鱼 江村社鼓乐枌榆 涩雨酸风一何久 姮娥不放月照人 清秋更上船中寿 习家池傍一尊酒 客舍秋深闻杜鹃 家人日久占乌雀 奉母却上唐州船 人情半月暂留连 百拜灯前进寿觥 泪尽喜色始满眼 母过中年发已苍 儿方童稚齿今壮 母子相逢泪几行 中元唐州别盖乡 况有神人月圆语 崔桥得信喜何如 牛归庄上梧相与 鸦路山前闻笛处 半夜怀人独坐时 四旬作客长驱日 西平枝官千籴诗 东门上蔡绝晨炊 小弟弃官非为冷 家兄官满梦中归 少减路程还到颍 夷陵店主称捷径 母在谁家儿在路 寿觞漫对天涯举 五月二十两初度 阿儿念母复念父 道中有客还閒无 汝州鲁山亦易到 重怜客苦借蹇驴 庐州马监人姓胡 北陕关头虎夜呼 棠梨馆中风雨恶 挥汗困走赤日途 舒州官司船尽拘 焚香祷空心力劬 题书还家纸痕湿 康郎彭蠡大小孤 险逾绝岭下大湖 历遍江淮远寻去 泣辞严君拜庭下 陈汝许颍在何处 河南州府名无数 汝母落在河南州 若有神人说消息 长溪未断双泪流 惶惶二十八年秋 夜夜空堂照离苦 多情最是城头月 花发阶萱泪如雨 乌翔野树心欲飞 小儿六岁啼思母 浦江近县祖家妇 官军虏掠无平民 畬豪斩灭如摧薪 建安小丑黄华叛 海上干戈初定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