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调停旋修举

出自:明代·王守仁《游岳麓书事》

拼音:[yǐn,yìn][rěn][tiáo,diào,zhōu][tíng][xuán,xuàn][xiū][jǔ]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醴陵西来涉湘水,信宿江城沮风雨。
不独病齿畏风湿,泥潦侵途绝行旅。
人言岳麓最形胜,隔水溟蒙隐云雾。
赵侯需晴邀我游,故人徐陈各传语。
周生好事屡来速,森森雨脚何由住。
晓来阴翳稍披拂,便携周生涉江去。
戒令休遣府中知,徒尔劳人更妨务。
橘洲僧寺浮江流,鸣钟出延立沙际。
停桡一至答其情,三洲连绵亦佳处。
行云散漫浮日色,是时峰峦益开霁。
乱流荡桨济倏忽,系楫江边老檀树。
岸行里许入麓口,周生道予勤指顾。
柳溪梅堤存彷佛,道林林壑独如故。
赤沙想像虚田中,西屿倾颓今冢墓。
道乡荒趾留突兀,赫曦远望石如鼓。
殿堂释菜礼从宜,下拜朱张息游地。
凿石开山面势改,双峰辟阙见江渚。
闻是吴君所规画,此举良是反遭忌。
九仞谁亏一篑功,叹息遗基独延伫。
浮屠观阁摩青霄,盘据名区遍寰宇。
其徒素为儒所摈,以此方之反多愧。
爱礼思存告朔羊,况此实作匪文具。
人云赵侯意颇深,隐忍调停旋修举
昨来风雨破栋脊,方遣圬人补残敝。
予闻此语心稍慰,野人蔬蕨亦罗置。
欣然一酌才举杯,津夫走报郡侯至。
此行隐迹何由闻?遣骑候访自吾寓。
潜来鄙意正为此,仓卒行庖益劳费。
整冠出讶见两盖,乃知王君亦同禦。
肴羞层叠丝竹繁,避席兴辞恳莫拒。
多仪劣薄非所承,乐阕觞周日将暮。
黄堂吏散君请先,病夫沾醉须少憩。
入舟暝色渐微茫,却喜顺流还易渡。
严城灯火人已稀,小巷曲折忘归路。
仙宫酣倦成熟寐,晓闻檐声复如注。
昨游偶遂实天假,信知行乐皆有数。
涉躐差偿夙好心,尚有名山敢多慕。
齿角盈亏分则然,行李虽淹吾不恶。

查看原文

注释

【隐忍】藏在心里,勉强忍耐:恬退隐忍|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调停】1.使双方纠纷消除;使双方争执停息:调停纠纷|居中调停。 2.又称“调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指由第三者帮助发生争端的当事国举行和平谈判的活动。与斡旋不同,调停是调停者直接参加或主持谈判,并可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和条件。调停者可以是第三国,也可以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修举】1.兴复;恢复。 2.推行。 3.举办;举行。 4.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隐】

隱【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註》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禮·禮運》大道旣隱。《註》隱猶去也。

《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禮·曲禮》不以隱疾。《註》隱疾,衣中之疾也。

《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註》《劉向·別錄》云: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禮·玉藻》隱辟而後屨。《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爾雅·釋言》隱,占也。《註》隱度。《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必先隱度。《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註》隱,意也,思也。《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揚子·方言》隱,定也。

《玉篇》安也。

痛也。《詩·邶風》如有隱憂。《傳》痛也。《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稽顙,隱之甚也。《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註》隱約窮困。

《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註》隱,憂約也。《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註》隱隱,憂戚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註》隱隱,盛貌。

《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註》砰隱,盛意。

《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註》隱,短牆也。

《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姓。《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爾雅·釋草》蒡,隱葱。《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葱,藏以爲葅。

《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廣韻》隈隱之貌。

《孟子》隱几而臥。《註》隱,倚也。於靳反。

《集韻》築也。《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集韻》於刃切,駰去聲。《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註》隱,據也。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釋文》隱,於刃反。《集韻》俗作㥯隐。

【忍】

忍【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姓。

《廣韻》《集韻》《韻會》與韌靭忍同。

【调】

調【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廣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作輈。

《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玉篇》求也。

《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韻會》詩也。

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停】

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

《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

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

【旋】

旋【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璿。《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註》相追逐也。

《易·履卦》其旋元吉。《疏》旋,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釋文》旋如字。李音信犬反。

《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註》旋,小便也。

《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註》旋,圓也。蓋,過也。

與璇同。《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

《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㳬。遶也。

通作還。《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釋文》還,本亦作旋。

《韻補》叶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䗶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修】

修【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飭也。

飾也,葺理也。《書·禹貢》六府孔修。

古之聞人曰前修。《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蹇修,古良媒。

姓。漢屯騎校尉修炳。

長也。《詩·小雅》四牡修廣。

與卣通。《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

叶詢趨切,音須。《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

【举】

未集下】【臼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也。一曰輿也。《徐曰》輿輦。《增韻》扛也。

挈也。《廣韻》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觴白眼望靑天。

《增韻》立也。《左傳·文元年》楚國之,立也。

言也。《禮·曲禮》主人不問,客不先。

《雜記》過而,猶言也。

動也。《楚語》夫事君者,不爲外內行,不爲豐約。

《韻會》稱也,揚也,拔也。《禮·檀弓》所之於君,以爲大夫土也。

《儒行》懷忠信以待,力行以待取。

皆也。《左傳·哀六年》君書其數。

合也。《史記·刺客傳》韓門扣頭,以向空坐。

行也。《周禮·地官·師氏》凡祭祀賔客,會同喪紀,軍旅王,猶行也。

起也。《晉語》王,興起之王。

《詩·大雅》靡神不,猶宗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

《儀禮·特牲饋食禮》嗣,猶飮也。

《周禮·地官·司門》凡財物,犯禁者之,沒入官。

《司關》凡貨不出于關者,其貨。《註》從私道出避稅者,則沒其財。

鳥飛也。《論語》色斯。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食食。

唐人舉止端麗曰江南子。

《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倍捷曰,三兩。

姓。出《姓苑》。

木名。《山海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櫸柳,大者連抱數仞。

獸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父也。

地名。《春秋·定四年》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楚地。

山名。《山海經》讙之山。

《集韻》《韻會》《正韻》。《註》叶去聲。

《集韻》羊諸切,音余。對舉也。

相关诗句
行李虽淹吾不恶 齿角盈亏分则然 尚有名山敢多慕 涉躐差偿夙好心 信知行乐皆有数 昨游偶遂实天假 晓闻檐声复如注 仙宫酣倦成熟寐 小巷曲折忘归路 严城灯火人已稀 却喜顺流还易渡 入舟暝色渐微茫 病夫沾醉须少憩 黄堂吏散君请先 乐阕觞周日将暮 多仪劣薄非所承 避席兴辞恳莫拒 肴羞层叠丝竹繁 乃知王君亦同禦 整冠出讶见两盖 仓卒行庖益劳费 潜来鄙意正为此 遣骑候访自吾寓 此行隐迹何由闻 津夫走报郡侯至 欣然一酌才举杯 野人蔬蕨亦罗置 予闻此语心稍慰 方遣圬人补残敝 昨来风雨破栋脊 隐忍调停旋修举 人云赵侯意颇深 况此实作匪文具 爱礼思存告朔羊 以此方之反多愧 其徒素为儒所摈 盘据名区遍寰宇 浮屠观阁摩青霄 叹息遗基独延伫 九仞谁亏一篑功 此举良是反遭忌 闻是吴君所规画 双峰辟阙见江渚 凿石开山面势改 下拜朱张息游地 殿堂释菜礼从宜 赫曦远望石如鼓 道乡荒趾留突兀 西屿倾颓今冢墓 赤沙想像虚田中 道林林壑独如故 柳溪梅堤存彷佛 周生道予勤指顾 岸行里许入麓口 系楫江边老檀树 乱流荡桨济倏忽 是时峰峦益开霁 行云散漫浮日色 三洲连绵亦佳处 停桡一至答其情 鸣钟出延立沙际 橘洲僧寺浮江流 徒尔劳人更妨务 戒令休遣府中知 便携周生涉江去 晓来阴翳稍披拂 森森雨脚何由住 周生好事屡来速 故人徐陈各传语 赵侯需晴邀我游 隔水溟蒙隐云雾 人言岳麓最形胜 泥潦侵途绝行旅 不独病齿畏风湿 信宿江城沮风雨 醴陵西来涉湘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