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舟万竹

出自:宋代·项安世《金陵纪游百韵》

拼音:[shān][yāo][zhōu][wàn,mò][zhú]

平仄:平平平仄平

舣棹秦淮日,中秋万客船。
水门高夹岸,河道曲通廛。
港对青林直,洲横皓鹭鲜。
会怜桃渡楫,离惜柳亭鞭。
木志婵娟墓,香埋睥睨颠。
赏心飞观出,旌德旧题镌。
沙白寒笼月,波清暝宿烟。
酒家知是否,商妇唱依然。
儿病留三月,身閒近半年。
游山情亹亹,吊古笔翩翩。
寺觅清凉邃,堂窥德庆悬。
雉墉寻古址,虎踞出层巅。
处峻生堪戮,袁刘死合甄。
山腰舟万竹,峰顶上千川。
楚甸前开辟,吴山后接连。
似垣环泰一,如阵拥中权。
江触崖根转,潮冲石角旋。
莫愁迷系艇,王浚罢扬旃。
离殿逃唐暑,精蓝变竺乾。
虽知悲李主,未免佞金仙。
兑野情方倦,春墟兴已遄。
门经白下过,沟傍冶亭沿。
旧驿分携处,新园欲饯边。
路趋钟阜近,人畏谷灵专。
轩冕吾无欲,文移汝勿儇。
半山悲故相,晚岁悦空诠。
零落逢诗板,荒寒见采椽。
骑驴当独往,挟册想深研。
僧刻前朝诏,农耕绕舍田。
争堆犹在眼,说字已成筌。
后嶂当胸阔,中峰覆顶圆。
披山安万柱,聚衲演三元。
突兀留髡塔,炜煌志老筵。
齐梁陈继踵,刀尺拂随肩。
木末幽轩缀,云间小径穿。
定林庵莽苍,功德水潺湲。
洗砚池涵月,栽松干拂天。
摇摇支败屋,草草订遗篇。
坛祀阳郊僣,岩居少海偏。
未穷山背屐,已迫日西鞯。
朔易需明旦,周遭了胜缘。
鸡笼残兀兀,玄武断涓涓。
阅士常于此,倾城每往焉。
因高营玉帐,就下列金鋋。
忆昨南朝盛,开湖后苑妍。
汎舟崇宴席,应诏想英躔。
牲酒丛祠渎,香灯佛屋虔。
草堂钟呗肃,兰籍鼓箫阗。
蒋尉官为帝,周儒宅化禅。
神兵功易诳,俗驾耻难湔。
南陌开朱阙,三桥跨碧涟。
观台誇凤翥,讲席伟牛牵。
李白愁难解,萧延蔽莫蠲。
浮云迷帝所,花雨眩胡祆。
朱雀波声小,乌衣草色蔫。
讵询华屋础,谁见大航舷。
郁郁长干迥,岧岧崒堵骞。
芳峦青宛宛,香径绿芊芊。
秀水横塘外,平池曲槛前。
一春来士女,千两拥辎軿。
郭内清溪好,州东旧迹传。
名园花隐映,甲第锦蝉联。
门巷喧车马,楼台沸管弦。
若非江令出,即是褚公还。
绮院摧荒圃,瑶池逗浅溅。
空馀杨袅袅,时有芰娟娟。
新阁虚堪爱,危桥净可怜。
花残思战栅,神遇想灵渊。
步月逢娇魄,弹霜引腻咽。
金簪花恍惚,银碗意微绵。
复有陈宫井,深依北垒堧。
哀声啼断绠,辱色玷清泉。
栏石文虽暗,亭碑义更宣。
桐彫疑陨黛,花坠忆飘钿。
狎客谣琼树,姀嫔踏宝莲。
自矜鱼目比,宁悟鹊毛填。
珠玉施窗带,沉檀制屋櫋。
鬼工三阁就,神器一朝捐。
證圣无存瓦,台城绝断砖。
永为前鉴渴,长使后车悛。
右转遵琳馆,西郛记冶埏。
谁知黄土贵,下有玉人眠。
事变明高节,时艰别巨贤。
光华三卞死,磊落一门全。
俗爱风流久,人无操行坚。
忠肝甘虎口,孝骨委蛟涎。
子岫王公竁,寅冈将相阡。
麒麟纷杂遝,翁仲蔼蹁跹。
独美斯邱石,堪同信史编。
六朝多胜槩,孤冢孰争先。
我有耽幽癖,家无买墅钱。
随身凭拄杖,系脚赖行缠。
此地闻畴素,陪京冠幅员。
孙刘同相宅,王谢迭扶邅。
今岁知何幸,兹来得所便。
侵星赍糗饵,借力荷舆箯。
吟笑髭频断,登临颈屡延。
山川穷表里,善恶究芗膻。
愧匪诗三百,空成字一千。
更须无党注,还与郑玄笺。

查看原文

注释

【山腰】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腰舟】1.亦作"?舟"。 2.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腰】

腰【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

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

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舟】

舟【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正韻》載也。

《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

《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

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竹】

竹【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竹。

竹帛。《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竹花,竹實。《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本草》竹花一名草華。《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註》練實,竹實也。

竹醉日。《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地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又》沛郡有竹縣。《註》今竹邑。《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又》零陵郡竹山縣。《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穆天子傳》我徂黃竹。《零陵記》桂竹之野。《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官名。《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姓。《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草名。《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花藥名。《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菜名。《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䑕名。《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魚名。《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酒名。《張協·七命》豫北竹葉。《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與屬玉之屬通,鴨也。《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叶職律切。《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相关诗句
还与郑玄笺 更须无党注 空成字一千 愧匪诗三百 善恶究芗膻 山川穷表里 登临颈屡延 吟笑髭频断 借力荷舆箯 侵星赍糗饵 兹来得所便 今岁知何幸 王谢迭扶邅 孙刘同相宅 陪京冠幅员 此地闻畴素 系脚赖行缠 随身凭拄杖 家无买墅钱 我有耽幽癖 孤冢孰争先 六朝多胜槩 堪同信史编 独美斯邱石 翁仲蔼蹁跹 麒麟纷杂遝 寅冈将相阡 子岫王公竁 孝骨委蛟涎 忠肝甘虎口 人无操行坚 俗爱风流久 磊落一门全 光华三卞死 时艰别巨贤 事变明高节 下有玉人眠 谁知黄土贵 西郛记冶埏 右转遵琳馆 长使后车悛 永为前鉴渴 台城绝断砖 證圣无存瓦 神器一朝捐 鬼工三阁就 沉檀制屋櫋 珠玉施窗带 宁悟鹊毛填 自矜鱼目比 姀嫔踏宝莲 狎客谣琼树 花坠忆飘钿 桐彫疑陨黛 亭碑义更宣 栏石文虽暗 辱色玷清泉 哀声啼断绠 深依北垒堧 复有陈宫井 银碗意微绵 金簪花恍惚 弹霜引腻咽 步月逢娇魄 神遇想灵渊 花残思战栅 危桥净可怜 新阁虚堪爱 时有芰娟娟 空馀杨袅袅 瑶池逗浅溅 绮院摧荒圃 即是褚公还 若非江令出 楼台沸管弦 门巷喧车马 甲第锦蝉联 名园花隐映 州东旧迹传 郭内清溪好 千两拥辎軿 一春来士女 平池曲槛前 秀水横塘外 香径绿芊芊 芳峦青宛宛 岧岧崒堵骞 郁郁长干迥 谁见大航舷 讵询华屋础 乌衣草色蔫 朱雀波声小 花雨眩胡祆 浮云迷帝所 萧延蔽莫蠲 李白愁难解 讲席伟牛牵 观台誇凤翥 三桥跨碧涟 南陌开朱阙 俗驾耻难湔 神兵功易诳 周儒宅化禅 蒋尉官为帝 兰籍鼓箫阗 草堂钟呗肃 香灯佛屋虔 牲酒丛祠渎 应诏想英躔 汎舟崇宴席 开湖后苑妍 忆昨南朝盛 就下列金鋋 因高营玉帐 倾城每往焉 阅士常于此 玄武断涓涓 鸡笼残兀兀 周遭了胜缘 朔易需明旦 已迫日西鞯 未穷山背屐 岩居少海偏 坛祀阳郊僣 草草订遗篇 摇摇支败屋 栽松干拂天 洗砚池涵月 功德水潺湲 定林庵莽苍 云间小径穿 木末幽轩缀 刀尺拂随肩 齐梁陈继踵 炜煌志老筵 突兀留髡塔 聚衲演三元 披山安万柱 中峰覆顶圆 后嶂当胸阔 说字已成筌 争堆犹在眼 农耕绕舍田 僧刻前朝诏 挟册想深研 骑驴当独往 荒寒见采椽 零落逢诗板 晚岁悦空诠 半山悲故相 文移汝勿儇 轩冕吾无欲 人畏谷灵专 路趋钟阜近 新园欲饯边 旧驿分携处 沟傍冶亭沿 门经白下过 春墟兴已遄 兑野情方倦 未免佞金仙 虽知悲李主 精蓝变竺乾 离殿逃唐暑 王浚罢扬旃 莫愁迷系艇 潮冲石角旋 江触崖根转 如阵拥中权 似垣环泰一 吴山后接连 楚甸前开辟 峰顶上千川 山腰舟万竹 袁刘死合甄 处峻生堪戮 虎踞出层巅 雉墉寻古址 堂窥德庆悬 寺觅清凉邃 吊古笔翩翩 游山情亹亹 身閒近半年 儿病留三月 商妇唱依然 酒家知是否 波清暝宿烟 沙白寒笼月 旌德旧题镌 赏心飞观出 香埋睥睨颠 木志婵娟墓 离惜柳亭鞭 会怜桃渡楫 洲横皓鹭鲜 港对青林直 河道曲通廛 水门高夹岸 中秋万客船 舣棹秦淮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