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金篦刮

出自:宋代·冯山《与蒲宗孟传正察推》

拼音:[hèn][wú][jīn][bì][guā]

平仄:仄平平仄平

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
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
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
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
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
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
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
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
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
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
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
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
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
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
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
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
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
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
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
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
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
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
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
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
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
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
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
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
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
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
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
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
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
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
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
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
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
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
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
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
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
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
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
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
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
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
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查看原文

注释

【金篦】1.见"金鎞"。 2.精美的锄土工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恨】

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篦】

篦【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蓖。釵篦。

竹器。

《說文》導也。今俗謂之篦。《廣韻》眉篦。

《集韻》頻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刮】

刮【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䫄切《集韻》《韻會》古刹切《正韻》古滑切,音鴰。《說文》掊把也。一曰摩切。《廣韻》刮削。《周禮·冬官考工記》刮摩之工。

相关诗句
因君为寻掇 功名倘可期 尝闻古人说 盖棺事始定 运转随坱圠 穷达盖有命 不能助苗揠 且当学鸿渐 仕路饶险滑 俗态重趋走 何异鱼喣沫 穷中烦慰藉 高论借迂阔 雅趣均厚薄 轻舫触巨筏 文字本非敌 底里尽表察 意气始投合 青松引藤葛 相值偶相得 展手思挽撮 始初未识面 官况饱辛辣 然犹滞巴徼 去势不可遏 凭陵欲轩翥 风谊纵超拔 羡君名声好 看人起门阀 清华果无分 壮图已销杀 大叫虽慷慨 俛首就一秣 衔辔脱未去 馀愤成呕哕 中烦变憔悴 民事日喧聒 吏责常恐嚇 屈强且回拔 又从县道来 缩小仅如钵 平生志高远 那更寻旧扎 凛凛忧痼废 恨无金篦刮 见字辄昏雾 两眼痛欲瞎 中道偶成病 屡遭流辈喝 独自狂妄走 芬芳慕贤哲 僻涩追古意 少小颇奸黠 予虽素无闻 太仓出圭撮 此皆绪馀尔 漫不露彫割 意外得真巧 春兴最清越 回头索平淡 讥讽过赏罚 形容若绘画 嵩岱可手揭 驰骋气力壮 应和类控楬 汉安隆中集 怜君力锄鏺 圣途久荒废 十尝见七八 破碎失本源 论议每相轧 诸君好诗学 万漏都一括 全编使我尽 恨不见本末 往时草草读 金玉自磨戛 十篇诗总解 殊不间毫发 道均语言合 所处类巾袜 青衫虽同服 快若饮冰雪 清谈破尘滓 解带意思活 洒水延我坐 且欲纾拥阏 幕中访贤友 不避烦与渴 上马出门去 独坐痴闷发 眼底簿书静 讼庭若扫刷 五月热无事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