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漏都一括

出自:宋代·冯山《与蒲宗孟传正察推》

拼音:[wàn,mò][lòu][dū,dōu][yī][kuò,guā]

平仄:仄仄平平平

五月热无事,讼庭若扫刷。
眼底簿书静,独坐痴闷发。
上马出门去,不避烦与渴。
幕中访贤友,且欲纾拥阏。
洒水延我坐,解带意思活。
清谈破尘滓,快若饮冰雪。
青衫虽同服,所处类巾袜。
道均语言合,殊不间毫发。
十篇诗总解,金玉自磨戛。
往时草草读,恨不见本末。
全编使我尽,万漏都一括
诸君好诗学,论议每相轧。
破碎失本源,十尝见七八。
圣途久荒废,怜君力锄鏺。
汉安隆中集,应和类控楬。
驰骋气力壮,嵩岱可手揭。
形容若绘画,讥讽过赏罚。
回头索平淡,春兴最清越。
意外得真巧,漫不露彫割。
此皆绪馀尔,太仓出圭撮。
予虽素无闻,少小颇奸黠。
僻涩追古意,芬芳慕贤哲。
独自狂妄走,屡遭流辈喝。
中道偶成病,两眼痛欲瞎。
见字辄昏雾,恨无金篦刮。
凛凛忧痼废,那更寻旧扎。
平生志高远,缩小仅如钵。
又从县道来,屈强且回拔。
吏责常恐嚇,民事日喧聒。
中烦变憔悴,馀愤成呕哕。
衔辔脱未去,俛首就一秣。
大叫虽慷慨,壮图已销杀。
清华果无分,看人起门阀。
羡君名声好,风谊纵超拔。
凭陵欲轩翥,去势不可遏。
然犹滞巴徼,官况饱辛辣。
始初未识面,展手思挽撮。
相值偶相得,青松引藤葛。
意气始投合,底里尽表察。
文字本非敌,轻舫触巨筏。
雅趣均厚薄,高论借迂阔。
穷中烦慰藉,何异鱼喣沫。
俗态重趋走,仕路饶险滑。
且当学鸿渐,不能助苗揠。
穷达盖有命,运转随坱圠。
盖棺事始定,尝闻古人说。
功名倘可期,因君为寻掇。

查看原文

注释

【一括】犹言总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万】

万【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㸘《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漏】

漏【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靈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都】

都【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字彙補》水所聚也。《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姓。《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書·禹貢》大野旣豬。《又》被孟豬。《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括】

括【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絜也。《廣韻》結也。《增韻》包括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譽。

《繫辭》動而不括。《疏》括結而有礙也。《前漢·項傳贊》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揚子·方言》括關閉也。

《廣韻》至也。《詩·王風》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檢也。根刷也。《唐書·選舉志》明經者但記帖括。

《食貨志》鑄錢括苗。

與筈通。《釋名》矢末曰括。謂與弦相會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與髻通。絜髮也。《禮·檀弓》袒括髮。

《集韻》《韻會》《正韻》戸栝切,音活。會也。與佸同。《詩·小雅》德音來括。《箋》會合離散之人。

《集韻》苦活切,音闊。亦與筈同。

相关诗句
因君为寻掇 功名倘可期 尝闻古人说 盖棺事始定 运转随坱圠 穷达盖有命 不能助苗揠 且当学鸿渐 仕路饶险滑 俗态重趋走 何异鱼喣沫 穷中烦慰藉 高论借迂阔 雅趣均厚薄 轻舫触巨筏 文字本非敌 底里尽表察 意气始投合 青松引藤葛 相值偶相得 展手思挽撮 始初未识面 官况饱辛辣 然犹滞巴徼 去势不可遏 凭陵欲轩翥 风谊纵超拔 羡君名声好 看人起门阀 清华果无分 壮图已销杀 大叫虽慷慨 俛首就一秣 衔辔脱未去 馀愤成呕哕 中烦变憔悴 民事日喧聒 吏责常恐嚇 屈强且回拔 又从县道来 缩小仅如钵 平生志高远 那更寻旧扎 凛凛忧痼废 恨无金篦刮 见字辄昏雾 两眼痛欲瞎 中道偶成病 屡遭流辈喝 独自狂妄走 芬芳慕贤哲 僻涩追古意 少小颇奸黠 予虽素无闻 太仓出圭撮 此皆绪馀尔 漫不露彫割 意外得真巧 春兴最清越 回头索平淡 讥讽过赏罚 形容若绘画 嵩岱可手揭 驰骋气力壮 应和类控楬 汉安隆中集 怜君力锄鏺 圣途久荒废 十尝见七八 破碎失本源 论议每相轧 诸君好诗学 万漏都一括 全编使我尽 恨不见本末 往时草草读 金玉自磨戛 十篇诗总解 殊不间毫发 道均语言合 所处类巾袜 青衫虽同服 快若饮冰雪 清谈破尘滓 解带意思活 洒水延我坐 且欲纾拥阏 幕中访贤友 不避烦与渴 上马出门去 独坐痴闷发 眼底簿书静 讼庭若扫刷 五月热无事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