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馀扫俗轨

出自:元代·张伯淳《题董承旨野庄图》

拼音:[gōng][yú][sǎo,sào][sú][guǐ]

平仄:平平仄平仄

古人志道义,但觉利禄轻。
朝市亦足隐,何必求郊坰。
论心不论迹,乃称人物评。
董公廊庙器,一门富簪缨。
石张汉世冑,崔郭唐家声。
笔下翻波澜,胸中韬甲兵。
黄阁政柄举,乌台公道行。
征谋与治法,和气与威棱。
随施无不宜,因物以赋形。
词林日月閒,班高地望清。
公馀扫俗轨,窗草阶苔青。
楼台虽无地,诗礼胜金籯。
田园虽荒薄,松菊还欣荣。
有诗论国事,胆张目增明。
使公遁江湖,秉心亦朝廷。
所志真在隐,非必身归耕。
野庄视绿野,他年定齐名。

查看原文

字义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馀】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扫】

掃【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

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

《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本作埽。

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俗】

俗【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

《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

【轨】

軌【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宄。《說文》車轍也。《孟子》城門之軌。《註》車轍迹也。

車軸也。《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范乃飮。《註》軌,謂轊頭也。

《正韻》法也,則也。《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正韻》循也。《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註》謂循其常道也。《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註》言循法度也。

與宄通。《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御姦以德,御軌以。《註》軌本作宄。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註》簋,古文作軌。

叶居有切,音九。《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叶果許切,音舉。《陸機·凌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云阻。○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註:軌,謂轍廣,非。軌卽轍也。《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其實軌乃轊頭也。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郉昺·孝經序》疏云: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此爲確詁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