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稔无积仓

出自:元代·杨弘道《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

拼音:[sān][rěn][wú][jī][cā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幽怀久不写,郁纡在中肠。
为君一吐之,慷慨缠悲伤。
辞直非谤讦,辞誇非颠狂。
流出肺腑中,无意为文章。
儿时捧书卷,十日读一箱。
少年弄柔翰,开口吐凤凰。
正月号悲风,穗帷挂萱堂。
先君官汝阴,九月飞严霜。
累累二十口,丹旐回南方。
有叔不读书,但知禽色荒。
呼卢畜鹰犬,置我游戏场。
珠璧不受污,拂拭增耿光。
郁郁弭南溪,绛帐县郡庠。
组绣合尺度,道业传诸生。
抠衣无几何,叉手一韵成。
南溪具酒馔,列坐子侄行。
青绫覆我身,醉卧家人傍。
云间陆士龙,秋试独腾骧。
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
半途失明师,欲济无舟航。
故人何元理,白日照忠诚。
劝我从延赏,然后学明经。
三年走辽碣,险阻实备尝。
鲸翻地轴倾,狼狈归故乡。
铁马逐人来,蹴踏般溪冰。
朔风振屋瓦,巷陌尸纵横。
鸣镝射回雁,冰消溪水清。
亲朋半凋落,残月依长庚。
婉婉两稚子,面黥刀剑疮。
田园幸无恙,出郭依农桑。
锄耰干戈里,三稔无积仓
一官调神京,妻子不得将。
风尘复澒洞,齐鲁多豺狼。
赓歌无家别,挥泪哭途穷。
李侯艺九畹,早播芝兰香。
奇字来无趾,侧耳属垣墙。
妆钿剪翠羽,堕珥舍明珰。
缀缉不惮烦,既成衣与裳。
一朝忽变化,头角高轩昂。
男儿可如此,陋质倾高风。
庶几困而学,否极承变通。
师说无贤鄙,事业有专工。
苟欲为贸易,入市审鞠躬。
恩袍映野草,道与人俱东。
负笈远方来,岐路无修长。
拂衣叩君门,树屏遮长廊。
温言当八珍,令色充壶觞。
远来诚饥渴,蔓说辞乞浆。
秉心在黑白,掉舌谈青黄。
脸红眼尾斜,引手摩匡床。
自惟珷玞石,不中圭与璋。
君家杵臼閒,何事舂秕糠。
乃知畜奇货,韫椟方深藏。
仕途得捷径,改辙归大商。
纷纷轻薄子,仁义久已亡。
彼非仁义器,仁义何可当。
夫子青云姿,疑似令人惊。
在我固自存,为君惜清名。
冰雪正凝冱,屈指回春阳。
皓鹤毛骨轻,云静天苍苍。

查看原文

注释

【积仓】贮存谷物的粮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稔】

稔【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荏。《說文》穀熟也。《左傳·襄二十七年》不及五稔。《註》稔,年也,熟也。穀一熟爲一年。

凡積久者亦曰稔。《任彥昇·奏彈》惡積釁稔。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积】

积【備考·午集】【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五音篇海》音枳。(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也。《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升卦》積小以高大。《詩·周頌》積之栗栗。《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聚也,儲蓄也。《詩·大雅》乃積乃倉。《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叶恣此切,音子。《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仓】

倉【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仺《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音蒼。《說文》穀藏也。《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詩·小雅》乃求千斯倉。《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官名。《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倉卒,悤遽貌。《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姓。周倉葛。

與蒼通。《禮·月令》駕倉龍。《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與臓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與滄通。《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集韻》楚亮切,借作愴。《詩·大雅》倉兄塡兮。

相关诗句
云静天苍苍 皓鹤毛骨轻 屈指回春阳 冰雪正凝冱 为君惜清名 在我固自存 疑似令人惊 夫子青云姿 仁义何可当 彼非仁义器 仁义久已亡 纷纷轻薄子 改辙归大商 仕途得捷径 韫椟方深藏 乃知畜奇货 何事舂秕糠 君家杵臼閒 不中圭与璋 自惟珷玞石 引手摩匡床 脸红眼尾斜 掉舌谈青黄 秉心在黑白 蔓说辞乞浆 远来诚饥渴 令色充壶觞 温言当八珍 树屏遮长廊 拂衣叩君门 岐路无修长 负笈远方来 道与人俱东 恩袍映野草 入市审鞠躬 苟欲为贸易 事业有专工 师说无贤鄙 否极承变通 庶几困而学 陋质倾高风 男儿可如此 头角高轩昂 一朝忽变化 既成衣与裳 缀缉不惮烦 堕珥舍明珰 妆钿剪翠羽 侧耳属垣墙 奇字来无趾 早播芝兰香 李侯艺九畹 挥泪哭途穷 赓歌无家别 齐鲁多豺狼 风尘复澒洞 妻子不得将 一官调神京 三稔无积仓 锄耰干戈里 出郭依农桑 田园幸无恙 面黥刀剑疮 婉婉两稚子 残月依长庚 亲朋半凋落 冰消溪水清 鸣镝射回雁 巷陌尸纵横 朔风振屋瓦 蹴踏般溪冰 铁马逐人来 狼狈归故乡 鲸翻地轴倾 险阻实备尝 三年走辽碣 然后学明经 劝我从延赏 白日照忠诚 故人何元理 欲济无舟航 半途失明师 兄弟双翱翔 明年桂枝春 秋试独腾骧 云间陆士龙 醉卧家人傍 青绫覆我身 列坐子侄行 南溪具酒馔 叉手一韵成 抠衣无几何 道业传诸生 组绣合尺度 绛帐县郡庠 郁郁弭南溪 拂拭增耿光 珠璧不受污 置我游戏场 呼卢畜鹰犬 但知禽色荒 有叔不读书 丹旐回南方 累累二十口 九月飞严霜 先君官汝阴 穗帷挂萱堂 正月号悲风 开口吐凤凰 少年弄柔翰 十日读一箱 儿时捧书卷 无意为文章 流出肺腑中 辞誇非颠狂 辞直非谤讦 慷慨缠悲伤 为君一吐之 郁纡在中肠 幽怀久不写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