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牍雁鹜行

出自:宋代·李彭《三益斋》

拼音:[bào][dú][yàn][wù][háng,xí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知人实未易,定交良独难。
胜已谢容悦,有来期必端。
明公迈往姿,劲气摩谏垣。
确讱金石贯,博极溟渤宽。
遗经起凡例,射策凌孔鸾。
睥睨汉庭右,言激壮士肝。
耻作子公书,肯弹贡禹冠。
小试不尽妙,银章楚江干。
抱牍雁鹜行,欲作故时看。
弹治非柱后,缩手心胆寒。
何尝扰狱事,民自以不冤。
如卿未惭老,此语垂不刊。
虚怀望三益,阅此贤士关。
要须得伟人,阔步未登坛。
拜公丈人行,摄衣许跻攀。
反蒙补我劓,况复亲芝兰。
会心在简要,我言真觉烦。
章成谢不敏,猥并劳一删。

查看原文

注释

【抱牍】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雁鹜】1.亦作"雁鹜"。 2.鹅和鸭。
【鹜行】疾驰。鹜,通"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抱】

抱【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浩切《集韻》《韻會》簿晧切《正韻》蒲晧切,袍上聲。懷也。《說文》袌,俗作抱。《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註》楙音茆。

《廣韻》持也。《增韻》挾也。

《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暴。與袌菢同。◎按《說文》捊,步侯切,或从包作抱,徐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懷袌字,非是。廣韻,集韻去聲止有袌菢,而無抱。《正字通》云:懷袌之袌亦作抱,轉爲去聲,卽懷抱之義。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讀从去聲亦可,義與上聲同。《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詩·大雅》亦旣抱子。《禮·儒行》抱義而處。《儀禮士》相見禮》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

氣向日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蜺。《註》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與掊捊同。引取也。

《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抛通。棄也,擲也。《史記·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皮日休詩》季春人病抱芳杜。

【牍】

牘【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讀。《說文》書版也。《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戰國策》取筆牘受之。《註》牘,書版也。《史記·倉公傳贊》緹縈通尺牘。《前漢·昌邑王傳》持牘趨謁。《註》師古曰:牘,木簡也。

樂器。《周禮·春官·笙師》舂牘應雅,以敎祴樂。《註》牘應雅敎其舂者,謂以築地。《疏》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孔,髤畫,以兩手築地。牘應雅敎其舂者,謂賔醉而出,奏祴夏。以此三器築地,謂之行節。《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韻會》毛氏曰:說文从片賣聲。當作賣。从罒非。

【雁】

雁【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㵎切,音贗。《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爾雅·釋鳥》鳧雁醜。《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鹜】

鶩【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莫卜切,音木。《說文》鶩,舒鳧也。郭璞曰:鴨也。方氏曰:以爲人所畜,不善飛,舒而不疾,故曰舒鳧。《禮·曲禮·疏》野鴨曰鳧,家鴨曰鶩。

毛氏云:可畜而不能高飛曰鴨,野生高飛曰鶩。

《左傳·襄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

《周禮·春官·大宗伯》庶人執鶩。《鄭註》鶩取其不飛遷。

《後漢·馬援傳》刻鵠不成尙類鶩。

《楚辭·九歌》鼂騁鶩兮江臯。《註》鶩,亂馳也。

《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義同。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