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迈往姿

出自:宋代·李彭《三益斋》

拼音:[míng][gōng][mài][wǎng][z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知人实未易,定交良独难。
胜已谢容悦,有来期必端。
明公迈往姿,劲气摩谏垣。
确讱金石贯,博极溟渤宽。
遗经起凡例,射策凌孔鸾。
睥睨汉庭右,言激壮士肝。
耻作子公书,肯弹贡禹冠。
小试不尽妙,银章楚江干。
抱牍雁鹜行,欲作故时看。
弹治非柱后,缩手心胆寒。
何尝扰狱事,民自以不冤。
如卿未惭老,此语垂不刊。
虚怀望三益,阅此贤士关。
要须得伟人,阔步未登坛。
拜公丈人行,摄衣许跻攀。
反蒙补我劓,况复亲芝兰。
会心在简要,我言真觉烦。
章成谢不敏,猥并劳一删。

查看原文

注释

【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迈往】1.超脱凡俗。 2.谓时光流逝。 3.谓一直向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迈】

邁【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䜕。《說文》遠行也。《詩·王風》行邁靡靡。

《小雅》我日斯邁。

《正韻》往也。《詩·魯頌》從公于邁。

《小雅》後予邁焉。《註》過也。

老也。《書·秦誓》日月逾邁。《後漢·皇甫規傳》年齒之不邁。

天子以時巡行曰邁。《詩·周頌》時邁其邦。

邁邁,不顧也。《詩·小雅》視我邁邁。

與勵通,勇往力行之意。《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言臯陶勇往力行,以布其德也。

《說命》予惟克邁乃訓。

叶力制切,音利。《詩·唐風》日月其邁。叶上逝。《說文》作。

【往】

往【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王上聲。《說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無咎。《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玉篇》古往也。《廣韻》往,昔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約舉前事曰往往。《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叶尹竦切,音勇。《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姿】

姿【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態也。《唐書·太宗紀》太宗生四歲,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後魏·宋弁傳》聲姿淸亮。

《集韻》資四切,音恣。媚也。《韓愈詩》羲之俗書媿姿媚。《歐陽氏曰》性姿,天姿,與資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