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骥偶盐车

出自:宋代·陈著《剡县次韵张兼夜月联句》

拼音:[fú,fù][jì][ǒu][yán][chē,jū]

平仄:平仄仄平平

停棹即阶除,空明一镜如。
飞毫僵庶可,吐句走灵舒。
闹里自静好,公馀相起居。
爱君情款密,裨我事迂疏。
念念民租少,言言郡计虚。
入林难即鹿,竭泽恐无鱼。
立政谙平实,行符审疾徐。
亟牛且鸡汁,服骥偶盐车
斟酌黄流瓒,流连翠织裾。
务滋桃李种,首事草茅锄。
愿却辛毗子,同商隽永书。
溪山万宝藏,穹壤一蘧庐。
吟吻馋供茗,官庖贵买蔬。
尘劳资洗濯,技痒互爬梳。
生活侵韩贾,襟期听耳馀。
雪舟如兴尽,共此复谁欤。

查看原文

注释

【盐车】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骥】

【偶】

偶【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五口切《韻會》語口切,音耦。凡數,雙曰偶,隻曰奇。《禮·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隂陽之義也。

《爾雅·釋詁》合也。《註》謂對合也。

牉合也。《賈誼·五餌》言偶人無時。《韓詩》言不失時,以偶爲牉合也。

《家語》聖人因時,以合偶男女。

儕輩曰偶。《前漢·黥布傳》率其曹偶,亡之江中。

適然也。《列子·楊朱篇》鄧析謂子產曰: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俑也。象人曰偶,木土像亦曰偶。《史記·孟嘗君傳》木偶人謂土偶人。一作寓禺。《前漢·郊祀志》木寓龍。《史記·封禪書》木禺龍。,非。

姓。明洪武中,偶桓以辟薦爲崇安縣從事。

叶五舉切,音語。《光武賜侯霸書》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

【盐】

鹽【亥集下】【鹵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閻。《說文》鹹也。古宿沙初作,煮海爲鹽,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賔客共其形鹽散鹽,王之膳羞共飴鹽。《註》苦鹽出於池,鹽爲顆未鍊治,味鹹苦。散鹽卽末鹽,出於海及井,幷煑鹻而成者,鹽皆散末也。形鹽卽印鹽,積鹵所結,形如虎也。飴鹽以飴雜和,或云生戎地,味甘美也。《禮·內則》卵鹽。《註》大鹽也。《正字通》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

《史記·天官書》臯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正義曰》凌雜,交亂也。米鹽,細碎也。

澤名。《史記·大宛傳》于闐之東,水注鹽澤,潛行地下,則河源出焉。

白鹽,山名。在四川夔州,南連赤甲山。《杜甫詩》赤甲白鹽俱刺天。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

無鹽,古國名。

地名。鹽城,在蒲州安邑縣。一名司鹽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前漢·地理志》無鹽縣,屬東平郡,海鹽縣,鹽官縣,屬會稽郡。

牛兩膁上曰陽鹽。《甯戚相牛經》陽鹽欲得廣。

金鹽五加皮別名。

姓。《魯國先賢傳》有北海相鹽津。

毋鹽,複姓。齊毋鹽邑大夫之後。

無鹽,古之醜婦人。

《廣韻》《集韻》《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以鹽醃物也。《禮·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同豔。《禮·郊特牲》君親誓社,以習軍旅,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註》流,猶行也。行田也。鹽,讀爲豔,行田,示之以禽,使歆豔之,觀其用命不也。

曲之別名。凡歌詩謂之鹽者,謂如吟行曲引之類也。《古樂府》有昔昔鹽,神雀鹽,黃帝鹽諸名。。

【车】

車【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

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hōng,衆車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