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坐易慵困

出自:宋代·王迈《水口上舟呈同行傅月山苌》

拼音:[wēi][zuò][yì][yōng][kùn]

平仄:平仄仄平仄

溯流上嵩江,江阔流益峻。
时方良月初,打头恶风信。
老翁把柂立,首叫尾必应。
大男前运篙,风激水还喷。
小男上拽纤,石行跲复奋。
后退辄丈寻,前跻不尺寸。
偪仄一堵中,危坐易慵困
冷雨去复来,前山邈难认。
江天暮渐低,好风来一瞬。
帆饱去如飞,两程疑可并。
举杯嘱月山,凡物有定分。
壮年登王官,转盼更五闰。
星沙罹闵艰,日毂转颠顿。
方头忤时流,失脚落陷阱。
巧宦疾以驰,笑我拙而钝。
如登今日舟,易退难于进。
自知平生事,百欠无一剩。
饥寒驱出山,歌笑破群闷。
独有不自欺,心可与天印。
人为固多端,天定或能胜。
愿如晚来风,先逆后乃顺。
得酒且酌斟,升沉付天运。
有穷必有通,无喜亦无愠。

查看原文

注释

【危坐】古代称两膝跪地,耸起上身。后泛指端坐,直身而坐:正襟危坐|孤客危坐心自愁。
【慵困】懒散困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危】

危【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僞平聲。《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玉篇》不安貌。《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

《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註》危,欲毁害之也。

屋棟上也。《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疏》踐履屋棟高危處。

《韻會》宿名。三星。《左傳·襄二十八年註》武之宿,虛危之星。

《書·禹貢》三危旣宅。《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易】

易【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易·乾卦》不易乎世。《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註》交易,猶往來也。

《書·堯典》平在朔易。《傳》謂歲改易。

《禮·祭義》易抱龜南面。《疏》占易之官也。

《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水名。《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州名。《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易·繫辭》乾以易知。《疏》《易》謂《易略》。

《易·繫辭》辭有險易。《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疏》易,說易也。

《禮·檀弓》易墓非古也。《註》易謂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疇。《註》易,治也。

《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註》易怠,猶輕惰也。

《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註》易,猶省也。

《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何晏註》和易也。《朱傳》易,治也。

《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註》皆謂易直。《疏》易者,不難也。

《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史記·禮書》能慮勿易。《註》易,謂輕易也。

《韻補》叶余支切。《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慵】

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蜀容切《集韻》《韻會》常容切,音鱅。《說文》懶也。从心庸聲。

【困】

困【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苦悶切,坤去聲。《說文》故廬也。从木,在囗中。《徐鍇曰》舊所居廬,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書本義》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爲窮困,病困之義。

卦名。《易·困卦》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序卦》升而不已則困。

《廣韻》窮也,苦也。《書·大禹謨》不廢困窮。《禮·中庸》事前定則不困。

《史記·范睢蔡澤傳》二子不困阸,惡能激乎。

瘁也,倦極力乏也。《後漢·耿純傳》世祖至營,勞純曰:昨夜困乎。

憂愁也。《書·盤庚》汝不憂朕心之攸困。

亂也。《論語》不爲酒困。《註》言不爲酒所困而及亂也。

不通也。《禮·中庸》或困而知之。《論語》困而學之,又其次也。《註》謂有所不通也。

《孟子》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註》事勢窮蹙,以至困於心,衡於慮,然後奮發而興起也。

爲人所阸亦曰困。《左傳·宣十四年》困獸猶,况國相乎。

叶苦昆切,音坤。《易林》陽不制隂,宜其家困。

叶苦卷切,款去聲。《後漢·竇何傳贊》上惽下蔽,人靈動怨,將糾邪慝,以合人願。道之屈矣,代離凶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