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之讼

出自:宋代·徐积《送蔡守》

拼音:[bù,fǒu][yì][zhī][sòng]

平仄:仄仄平仄

维淮之南,楚为剧州。
守土之吏,孰明以周。
蔡公既来,爰究爰乂。
明维照奸,威维沮伪。
维明维威,无敢恣睢。
侯曰可矣,其治孔易。
乃兴学校,示之本原。
儒居儒处,礼容义言。
乃修释奠,教民之恭。
有严其色,有孚其颙。
乃行乡饮,躬为主人。
拜辱拜豆,盥洗献宾。
其仪孔肃,其礼孔均。
乃召父老,父老俱来。
幅巾短褐,浩其盛哉。
父老升矣,侯则兴矣。
父老坐矣,侯则妥矣。
父老未醉,笑歌其声。
父老既醉,发白颜赪。
父老去矣,侯则举矣。
馈之物矣,告之语矣。
其语维何,维善是示。
善者使修,恶者使止。
告尔宗族,告尔邻里。
维时父老,奉之以行。
维时庶民,亦克用承。
悖傲者沮,善良者兴。
狠不敢斗,强不敢凌。
不义之讼,莫涉吾庭。
行之期年,几移其风。
吏事用简,狱牢数空。
道上之物,必归其主。
行路之人,无或敢取。
逋攘慝奸,明其购赏。
倾其巢穴,破其支党。
侯曰未也,江淮之患,不备不虞。
乃召尉逻,乃呼卒徒。
乃张尔弓,乃操尔殳。
乃坐乃作,乃驰乃驱。
勇者乃奋,怯者乃舒。
我备既强,我戎既整。
小剽之攘,破胆缩颈。
侯之方略,可以捍边。
捍边如何,威名毅然。
何兵不精,何城不坚。
虏不敢犯,敌不敢前。
侯有所祈,曾不旋日。
雪霶雨零,舆濡衣湿。
维其有德,将之以诚。
神由以格,物由以亨。
侯之为人,不患不恕。
维恕维威,维民维宜。
侯为使者,不患不威。
维威维恕,维感维豫。
侯之察狱,不患不明。
维恕维明,维平维精。
维时岭表,维时海隅。
闻侯之风,既安且需。
冤者使伸,戚者使愉。
吏长则进,物残则除。
抉其已垢,刮其已污。
维有其才,无施不可。
用之本朝,维良维佐。
用之一方,一方之纲。
嗟今之人,莫如侯者。
侯之所为,可示天下。
维其可示,是以可歌。

查看原文

注释

【不义】1.不合乎道义。 2.指不该做的事。 3.指行不义之事的人。 4.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十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讼】

訟【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䛦似用切,音頌。《說文》爭也。《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

《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爭而致其訟。《註》爭辯也。

《雜卦》訟,不親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疏》對文例也。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衆論異同錯互也。《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註》言相爭不定也。

上書爲人雪冤曰訟。《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責也。《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註》訟,猶責也。

公也。《史記·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註》訟,公也。猶明言也。《韻會小補》通作誦。《前漢·呂后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正字通》訟,亦音工。與公通。

《韻會》通作頌。《說文》謌訟也。《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亦爭獄也。《詩·召南》何以速我訟,叶上墉下從。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从言从公,蓋會意也。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集韻》餘封切,音容。諍也。《書·堯典》嚚訟可乎。馬融本作庸。

容也。《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註》訟音容。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叶古東切,音公。《潘岳·關中詩》旣征爾辭,復蔽爾訟。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叶徂郞切,音藏。《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相关诗句
是以可歌 维其可示 可示天下 侯之所为 莫如侯者 嗟今之人 一方之纲 用之一方 维良维佐 用之本朝 无施不可 维有其才 刮其已污 抉其已垢 物残则除 吏长则进 戚者使愉 冤者使伸 既安且需 闻侯之风 维时海隅 维时岭表 维平维精 维恕维明 不患不明 侯之察狱 维感维豫 维威维恕 不患不威 侯为使者 维民维宜 维恕维威 不患不恕 侯之为人 物由以亨 神由以格 将之以诚 维其有德 舆濡衣湿 雪霶雨零 曾不旋日 侯有所祈 敌不敢前 虏不敢犯 何城不坚 何兵不精 威名毅然 捍边如何 可以捍边 侯之方略 破胆缩颈 小剽之攘 我戎既整 我备既强 怯者乃舒 勇者乃奋 乃驰乃驱 乃坐乃作 乃操尔殳 乃张尔弓 乃呼卒徒 乃召尉逻 不备不虞 江淮之患 侯曰未也 破其支党 倾其巢穴 明其购赏 逋攘慝奸 无或敢取 行路之人 必归其主 道上之物 狱牢数空 吏事用简 几移其风 行之期年 莫涉吾庭 不义之讼 强不敢凌 狠不敢斗 善良者兴 悖傲者沮 亦克用承 维时庶民 奉之以行 维时父老 告尔邻里 告尔宗族 恶者使止 善者使修 维善是示 其语维何 告之语矣 馈之物矣 侯则举矣 父老去矣 发白颜赪 父老既醉 笑歌其声 父老未醉 侯则妥矣 父老坐矣 侯则兴矣 父老升矣 浩其盛哉 幅巾短褐 父老俱来 乃召父老 其礼孔均 其仪孔肃 盥洗献宾 拜辱拜豆 躬为主人 乃行乡饮 有孚其颙 有严其色 教民之恭 乃修释奠 礼容义言 儒居儒处 示之本原 乃兴学校 其治孔易 侯曰可矣 无敢恣睢 维明维威 威维沮伪 明维照奸 爰究爰乂 蔡公既来 孰明以周 守土之吏 楚为剧州 维淮之南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