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亦知止

出自:清代·屈大均《蔡玑先观行堂成有赋》

拼音:[fǔ][yǎng,áng][yì][zhī,zhì][zhǐ]

平仄:仄平仄平仄

自我来建康,交游得蔡子。
昆弟有四贤,鸾龙人所喜。
叔也新堂成,观行名殊美。
洋洋祖父风,修身自诗始。
敦尔一家言,弦歌日盈耳。
二南与家人,其道相表里。
化物以正风,风从花萼起。
汝曾守塘公,布衣格桑梓。
解橐息斗争,脊令因友悌。
长跪讼者前,依依若同体。
各得金与田,不知其所使。
有子二白贤,益务惇伦纪。
作令先声教,文武为张弛。
潜乎白莲难,不战戢奸宄。
赞画蓟辽军,精明知彼己。
诸将服先几,督师听谗毁。
功可同丘山,言难合乳水。
一麾守云朔,边疆当重委。
至郡即巡行,鸣镝群披靡。
朝猎阏氏营,暮逼胡卢垒。
苍鹰奋郅都,毛血洒千里。
强号亦已诛,正直清西鄙。
噤口有大珰,汗颜复御史。
天私一直臣,未从杨左死。
慷慨南渡初,安危实可倚。
区区职方郎,宁能扫国耻。
画江作鸿沟,君臣忽泥滓。
冠挂司马门,贼臣尝发指。
哀痛抱玉环,艰贞保金矢。
令子济物心,委蛇聊一仕。
才为异代用,俯仰亦知止
当其宰甘泉,流亡尽耘耔。
正赋辄代输,割肌救疮痏。
秦人麋烂馀,一旦复肥美。
以最得股肱,两郡无鞭箠。
宪府开几时,林中藏玉趾。
白华孝养多,亲串分滫瀡。
利害在乡闾,一身任首尾。
大义虽秋毫,郁若泰山峙。
清浊日沉冥,酒狂亦自拟。
为诗以韬精,悲歌或变徵。
教汝弟与兄,多才无不似。
五经在大春,四海来凿齿。
叔也开谈林,天人探奥旨。
有客齐鲁儒,金声甚条理。
言易先图书,称诗去淫绮。
雅歌何翩翩,和平以受祉。
呜鸟悦同声,菉竹期有斐。
三闾隐士宗,相贻有兰芷。
从兹至岁寒,芳馨长尔尔。

查看原文

注释

【俯仰】〈书〉1.低头和抬头:~之间。 2.指一举一动:~由人。
【知止】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俯】

俯【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仰】

仰【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舉首望也。《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心慕曰企仰。

以尊命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姓。

《集韻》《正韻》。恃也。俟也,資也。《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韻會》疑剛切,音昂。《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

《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止】

止【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

《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註》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註》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

相关诗句
芳馨长尔尔 从兹至岁寒 相贻有兰芷 三闾隐士宗 菉竹期有斐 呜鸟悦同声 和平以受祉 雅歌何翩翩 称诗去淫绮 言易先图书 金声甚条理 有客齐鲁儒 天人探奥旨 叔也开谈林 四海来凿齿 五经在大春 多才无不似 教汝弟与兄 悲歌或变徵 为诗以韬精 酒狂亦自拟 清浊日沉冥 郁若泰山峙 大义虽秋毫 一身任首尾 利害在乡闾 亲串分滫瀡 白华孝养多 林中藏玉趾 宪府开几时 两郡无鞭箠 以最得股肱 一旦复肥美 秦人麋烂馀 割肌救疮痏 正赋辄代输 流亡尽耘耔 当其宰甘泉 俯仰亦知止 才为异代用 委蛇聊一仕 令子济物心 艰贞保金矢 哀痛抱玉环 贼臣尝发指 冠挂司马门 君臣忽泥滓 画江作鸿沟 宁能扫国耻 区区职方郎 安危实可倚 慷慨南渡初 未从杨左死 天私一直臣 汗颜复御史 噤口有大珰 正直清西鄙 强号亦已诛 毛血洒千里 苍鹰奋郅都 暮逼胡卢垒 朝猎阏氏营 鸣镝群披靡 至郡即巡行 边疆当重委 一麾守云朔 言难合乳水 功可同丘山 督师听谗毁 诸将服先几 精明知彼己 赞画蓟辽军 不战戢奸宄 潜乎白莲难 文武为张弛 作令先声教 益务惇伦纪 有子二白贤 不知其所使 各得金与田 依依若同体 长跪讼者前 脊令因友悌 解橐息斗争 布衣格桑梓 汝曾守塘公 风从花萼起 化物以正风 其道相表里 二南与家人 弦歌日盈耳 敦尔一家言 修身自诗始 洋洋祖父风 观行名殊美 叔也新堂成 鸾龙人所喜 昆弟有四贤 交游得蔡子 自我来建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