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与诃子接

出自:清代·屈大均《箁提坛》

拼音:[zuǒ][yǔ,yù,yú][hē][zǐ][jiē]

平仄:仄平平仄平

菩提有灵树,植自萧梁前。
智药所移根,航海来炎天。
岁久干中空,苍皮相纠缠。
根须自上生,千百垂连卷。
大者成虬螭,小者藤萝穿。
结束成一身,四体何拘挛。
下枝多洞穴,崩陷至三泉。
上枝虽臃肿,亦自方且圆。
雷霆日大索,鳞爪无留奸。
神火所焦灼,千寻亦童颠。
二月叶始陨,槎枒馀一拳。
叶状如柔桑,五川争新妍。
僧伽沤成纱,弱薄如翅蝉。
持以遗远方,恍惚鲛绡烟。
南中多怪木,巨者惟木棉。
柯作女珊瑚,丹葩烧天边。
开时无一叶,一一烽火然。
光如十日出,吞吐海东偏。
么凤巢蕊中,血染绿毛鲜。
复有细叶榕,交阴连陌阡。
根须亦倒生,合抱为一椽。
纵横作广厦,户牖相盘旋。
腹大容十牛,亦可藏舟船。
皮肤左右纽,瘿瘤以万千。
士女所婆娑,伏腊拜必虔。
菩提更神怪,与之难比肩。
大士昔灌溉,甘露流涓涓。
左与诃子接,右与频婆连。
蒲葵居门外,其寿亦彭篯。
下滋达磨井,上蒙虞翻园。
肥沃多火膏,咸气不能宣。
菩提所覆被,细草皆芊绵。
累石作香台,虫蚁愁攀援。
谈经者谁子,袈裟罗东西。
空中雨四花,大半为青莲。
琉璃作喉舌,宗派开南禅。
遗坛久寂寞,钟鼓徒喧阗。
大夫京国来,车骑何连翩。
求古得招提,实为越王宫。
牛羊所踯躅,霸气成埃尘。
楚冢既芜没,佗城亦已平。
番禺作双阙,药洲犁为田。
英雄乃椎结,窃据亦其贤。
身为裸国王,兴亡诚足怜。
不才叹乔木,汝乃全天年。
不蒙匠石顾,鬼物司其权。
人生有太和,日月苦相煎。
本根不自固,轮囷安得存。
文梓化青牛,老枫成羽人。
精气非我有,与物相推迁。
愿言保萌蘖,三复牛山篇。

查看原文

注释

【诃子】即“藏青果”。常绿乔木名。木材可供建筑等用,果实似橄榄,可作药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左】

左【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正韻》左,戾也。

乗車尚左。《禮·曲禮》祥車曠左。《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吉尚左。《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不助也。《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證也。《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姓。《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叶總古切,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叶祖戈切,挫平聲。《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诃】

訶【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呵。《說文》大言而怒也。《廣韻》責也。《正韻》譴也。《後漢·文苑傳》禰衡言不遜順,黃祖慙乃訶之。《蜀志·廖立傳》隨大將軍則誹謗譏訶。《北史·張矅傳》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官名。《隋書·婆利國傳》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木名。《本草釋名》訶棃勒,一名訶子。《嵆含·南方草木狀》樹以木梡出九眞。

國名。《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

通作呵。《前漢·食貨志》縱而弗呵。

通作何。《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師古曰》何,問也。

通作苛。《前漢·王莽傳》苛問不遜。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接】

接【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

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

《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

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

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

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

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

《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

《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

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

《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

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相关诗句
三复牛山篇 愿言保萌蘖 与物相推迁 精气非我有 老枫成羽人 文梓化青牛 轮囷安得存 本根不自固 日月苦相煎 人生有太和 鬼物司其权 不蒙匠石顾 汝乃全天年 不才叹乔木 兴亡诚足怜 身为裸国王 窃据亦其贤 英雄乃椎结 药洲犁为田 番禺作双阙 佗城亦已平 楚冢既芜没 霸气成埃尘 牛羊所踯躅 实为越王宫 求古得招提 车骑何连翩 大夫京国来 钟鼓徒喧阗 遗坛久寂寞 宗派开南禅 琉璃作喉舌 大半为青莲 空中雨四花 袈裟罗东西 谈经者谁子 虫蚁愁攀援 累石作香台 细草皆芊绵 菩提所覆被 咸气不能宣 肥沃多火膏 上蒙虞翻园 下滋达磨井 其寿亦彭篯 蒲葵居门外 右与频婆连 左与诃子接 甘露流涓涓 大士昔灌溉 与之难比肩 菩提更神怪 伏腊拜必虔 士女所婆娑 瘿瘤以万千 皮肤左右纽 亦可藏舟船 腹大容十牛 户牖相盘旋 纵横作广厦 合抱为一椽 根须亦倒生 交阴连陌阡 复有细叶榕 血染绿毛鲜 么凤巢蕊中 吞吐海东偏 光如十日出 一一烽火然 开时无一叶 丹葩烧天边 柯作女珊瑚 巨者惟木棉 南中多怪木 恍惚鲛绡烟 持以遗远方 弱薄如翅蝉 僧伽沤成纱 五川争新妍 叶状如柔桑 槎枒馀一拳 二月叶始陨 千寻亦童颠 神火所焦灼 鳞爪无留奸 雷霆日大索 亦自方且圆 上枝虽臃肿 崩陷至三泉 下枝多洞穴 四体何拘挛 结束成一身 小者藤萝穿 大者成虬螭 千百垂连卷 根须自上生 苍皮相纠缠 岁久干中空 航海来炎天 智药所移根 植自萧梁前 菩提有灵树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