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縆瑟悲瓠巴

出自:清代·屈大均《琵琶行赠蒲衣子》

拼音:[yòu][rú][gēng,gèng][sè][bēi][hù][bā]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王郎好音能琵琶,千态万恨归边沙。
明妃紫台作胡语,公主乌孙思汉家。
慷慨惟凭马上乐,凄凉岂必军中笳。
新声鼓出好词曲,三日一调劳红牙。
古词元人百杂剧,新曲《牡丹》兼《浣纱》。
伯龙红友供繁弄,酒酣一唱三咨嗟。
改调高弹飒风雨,攒点忽似更虾蟆。
手搊口歌声若一,丝肉粉飘如飞花。
小声吹裂漆筚篥,大声掺乱渔阳挝。
自矜琵琶与琴应,眩精骇耳非淫哇。
一一晖音合清浊,上腔下柱同整斜。
十指绝光若惊电,双袖奋影争流霞。
乱击空中白翎雀,横奔塞上拳毛騧。
毛血淋漓尽挥洒,又如胡汉相纷拿。
大雷小雷响四迸,天惊石破愁女娲。
儿女呢呢不得语,恩怨尔汝潜相加。
缓调平弦有时倦,掩抑奇态嫌■?。
联绵断续转呜咽,又如縆瑟悲瓠巴
一激一昂真当泣,哀歌销尽情萌芽。
鹍弦石槽兼铁拨,翻嫌古法多喧哗。
逢君但乞《飞龙引》,发扬蹈厉除奸邪。
镇西更作《大道曲》,罗襦胡床临闉阇。
阮咸凄锵竹林下,风流岂似居琅琊。
我今烦冤神越散,《大招》须君为景差。
不然节奏尽传我,十调五调成豪奢。
一枚昨致惠文妇,槽用香楠连木瓜。
得曹左手裴右手,亦可持慰吾秦嘉。
琵琶弟子君多少,中有几人颜如荼。
枫香定移西楼女,鞋带可记杨家娃。
得君琵琶诸楔子,鼙婆旧谱宁足誇。
梳山音律此一种,教坊买断倾金车。
王郎王郎尔莫苦,埋忧国腹如丹砂。
天际真人既有此,北窗肢脚殊风华。

查看原文

注释

【瓠巴】1.亦作"瓠芭"。 2.传说春秋时楚国的著名琴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縆】

緪【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恆切《集韻》《韻會》居曾切,。《廣韻》急張。亦作絚。詳絚字註。

《廣韻》古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鄧切,。義同。

【瑟】

瑟【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㻎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集韻》衆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衆貌。

《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註》瑟,縝密之貌。

《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憂。

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註》幾瑟,韓愛子。《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韻補》叶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悲】

悲【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瓠】

瓠【午集上】【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瓢也。《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

陸佃非。《正韻》亦作葫。

《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註》瓠壷也。《疏》說文云:破罌也。《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釋文》瓠,戸故反。《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註》瓠,徐音護。《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非。

《集韻》瓠子,隄名。《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註》服䖍曰:瓠子,隄名也。在東郡白馬。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集韻》亦姓。《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集韻》攻乎切,音孤。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集韻》黃郭切,音雘。《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註》瓠落,猶廓落。梁文帝讀。

【巴】

巴【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巴蕉,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正韻》尾也。

姓。《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