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声务洋溢

出自:清代·屈大均《采药西宁承张大令使君命其侄孙豫表陪探燕子岩大峒龙井诸胜》

拼音:[rén][shēng][wù][yáng][yì]

平仄:平平仄平仄

泷东与泷西,岩嶂蔽天起。
泷西林木深,窈冥数百里。
城与白云争,所得尺有咫。
猿鸟欺吏人,峰峦压厅事。
开辟未百载,夷椎尚多鄙。
使君造草昧,雷雨自兹始。
仁声务洋溢,文教期光被。
我来听鸣琴,泠泠匪山水。
先王风未绝,咏歌日盈耳。
相赏在无言,唱叹亦有以。
郊坰富丘壑,先导命犹子。
枫叶作香饭,笋篮代玉趾。
衣裳湿岚翠,杖屦沾泥滓。
石窟俯身入,洞天穿地底。
绝壁攀莓苔,幽丛掇花蕊。
奇葩爱无名,大药疑不死。
猴姜既蔓引,凤竻复披靡。
兰青翡翠同,竹大笼䈡似。
松栝互支拄,麇麚或腾倚。
郁鸡惊出林,白鹇冒其尾。
山鹕解媚人,孔雀可驱使。
飞崖畏足践,盘石若棋累。
方圆竞相叠,大小皆竦峙。
鬼神所荡踏,风雨或迁徙。
陟高眺锦石,特立牂牁沚。
玉表何峨峨,翠屏复几几。
汉臣昔封植,功可铜标拟。
蒲桃裹宫锦,五彩绚峛崺。
泷西夙望秩,山宗实在此。
罗旁九九曲,势至咽喉止。
汹涌千万嶂,所赖一柱砥。
使君天下才,今乃在蛮俚。
亦如陆大夫,区区至交阯。
峻极持崧高,英灵作南纪。
注以洪河流,波涛沃疮痏。
恩膏随沓潮,以及我桑梓。
汤沐不在多,锦石亦可喜。
肯钖一陂陀,当尽树兰芷。
来为泷西氓,殷勤负耒耜。

查看原文

注释

【仁声】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 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洋溢】1.充满;广泛传播:声名洋溢乎中国|会场里洋溢着友好的气氛|声誉日洋溢。 2.充分显露:热情洋溢|忠孝之诚,洋溢楮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仁】

仁【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忎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务】

務【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亡遇切,音霧。《說文》趣也。从力,敄聲。《徐曰》言趣赴此事也。《爾雅·釋詁》務,彊也。《註》事務以力勉彊。《廣韻》事務也,專力也。《易·繫辭》夫易開物成務。

姓。《廣韻》列仙傳有務光。

《集韻》微夫切,霧平聲。務婁,邑名。

《廣韻》謨袍切,音毛。前高後下。

《集韻》莫切,音茂。昏也。

《正韻》罔古切,音武。同侮。《詩·小雅》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韻補》叶迷侯切,音謀。《劉楨·瓜賦》豐細異形,圓方殊務。揚暉發藻,九采雜糅。糅平聲。

【洋】

洋【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溢】

溢【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

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

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神至切,音示。《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韻補》叶於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