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毕与将军

出自:清代·陈恭尹《王将军挽歌》

拼音:[bài][bì][yǔ,yù,yú][jiāng,jiàng][jūn]

平仄:仄仄平平平

南方有义士,姓王名曰兴。
十三学杀人,十五手搏狼。
三十建义旗,姓名惊一方。
天子锡虎符,作镇鼍江阳。
翠华日以远,地绝军弥张。
百战环冈州,九死披残疆。
海滨富斥卤,重林与连冈。
高者掩云日,远者浮沧茫。
煮波致财货,铸冶成刀枪。
宫室何所居,天家侯与王。
稿粟何所馈,从驾子与娘。
心胆何所赠,海内豪与英。
献客合浦珠,薰客珠厓香。
客处未觉寒,袄褥先盈箱。
客寝始觉单,妻妾忽侍旁。
敌兵四面来,众士各逞强。
将军跃上马,命客持一觞。
独出挥长戈,两目流电光。
直取首来将,生挟归戎行。
顾饮所持酒,昔热犹未凉。
相持及三月,敌骑皆奔亡。
来时三万人,半还仍重伤。
奏功自间道,涉瘴徂昆明。
黄金三千镒,玉帛各有筐。
天驷方驱驰,下臣效刍浆。
臣兴昧死上,帝曰兴卿良。
赉爵列五等,高兽盘银章。
其名曰虎贲,将军荡南荒。
敌人闻之惧,选士盈千骑。
来者左右贤,其军督责之。
不得此弹丸,若辈何生为。
上天仍助虐,其年兼荐饥。
将军察天命,命匠搜良材。
斫以为巨棺,彩霎悬葳蕤。
约日出合战,敌怯不敢来。
坚壁十里外,迤逦兴长围。
沟垒内外防,突援无所施。
始从戊戌夏,两及中秋期。
战士饭草土,抱骨还登陴。
所忧负将军,吾侪死犹归。
将军曰呜呼,共尽终何裨。
我乃报深恩,汝当存宗支。
乃命幼子九,先出卑其辞。
卜吉结欢会,敌将不致疑。
是夜一更终,将军诀所知。
皎月当中天,千秋同此时。
语已还闭门,沐浴更裳衣。
夫人翠凤冠,有母头如丝。
侍妾十五人,左右皆肩随。
肃肃何雍雍,俱集园东陲。
上有古梅树,樛结垂高枝。
白石为几席,月露明苍苔。
将军命夫人,拜别而慈闱。
拜毕与将军,四拜中间居。
十五妾罗拜,窈窕无参差。
夫人命斗酒,有脯形如圭。
深藏待今夕,各当行一卮。
卮尽且先起,母与君稍须。
将军及母入,烛影何迷离。
夫人十五妾,自挂临中闺。
阿母大惊呼,将军言勿悲。
著我锦绣袍,麒麟当心开。
戴我七梁冠,簪缨郁崔嵬。
玉带与玺书,次第皆抱怀。
置敕中堂上,花烛荣且辉。
望阙遥谢恩,臣死有馀辜。
下阶十二拜,天地及四隅。
徘徊望西堂,有虎顾其儿。
平生爱此图,拜汝今同灰。
卷图附敕下,释服趋房间。
房中何穹隆,火药堆如山。
将军踏小几,自解夫人缳。
次及妾十五,列置火药端。
出户著朝衣,捧敕仍来还。
一声母急出,火烈焰贯天。
鸡鸣部曲入,白骨空巑岏。
举哀建素旒,合敛归巨棺。
敌人亦流涕,况在同肺肝。
卜葬三山阳,隐约题墓门。
陈子作挽歌,播之永不刊。

查看原文

注释

【将军】1.将 5.。 2.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将军(jiāng-) : 1.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汉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军衔称号。详“将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拜】

拜【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天子傳》膜拜而受。

《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屈也。《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本作。

【毕】

畢【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相关诗句
播之永不刊 陈子作挽歌 隐约题墓门 卜葬三山阳 况在同肺肝 敌人亦流涕 合敛归巨棺 举哀建素旒 白骨空巑岏 鸡鸣部曲入 火烈焰贯天 一声母急出 捧敕仍来还 出户著朝衣 列置火药端 次及妾十五 自解夫人缳 将军踏小几 火药堆如山 房中何穹隆 释服趋房间 卷图附敕下 拜汝今同灰 平生爱此图 有虎顾其儿 徘徊望西堂 天地及四隅 下阶十二拜 臣死有馀辜 望阙遥谢恩 花烛荣且辉 置敕中堂上 次第皆抱怀 玉带与玺书 簪缨郁崔嵬 戴我七梁冠 麒麟当心开 著我锦绣袍 将军言勿悲 阿母大惊呼 自挂临中闺 夫人十五妾 烛影何迷离 将军及母入 母与君稍须 卮尽且先起 各当行一卮 深藏待今夕 有脯形如圭 夫人命斗酒 窈窕无参差 十五妾罗拜 四拜中间居 拜毕与将军 拜别而慈闱 将军命夫人 月露明苍苔 白石为几席 樛结垂高枝 上有古梅树 俱集园东陲 肃肃何雍雍 左右皆肩随 侍妾十五人 有母头如丝 夫人翠凤冠 沐浴更裳衣 语已还闭门 千秋同此时 皎月当中天 将军诀所知 是夜一更终 敌将不致疑 卜吉结欢会 先出卑其辞 乃命幼子九 汝当存宗支 我乃报深恩 共尽终何裨 将军曰呜呼 吾侪死犹归 所忧负将军 抱骨还登陴 战士饭草土 两及中秋期 始从戊戌夏 突援无所施 沟垒内外防 迤逦兴长围 坚壁十里外 敌怯不敢来 约日出合战 彩霎悬葳蕤 斫以为巨棺 命匠搜良材 将军察天命 其年兼荐饥 上天仍助虐 若辈何生为 不得此弹丸 其军督责之 来者左右贤 选士盈千骑 敌人闻之惧 将军荡南荒 其名曰虎贲 高兽盘银章 赉爵列五等 帝曰兴卿良 臣兴昧死上 下臣效刍浆 天驷方驱驰 玉帛各有筐 黄金三千镒 涉瘴徂昆明 奏功自间道 半还仍重伤 来时三万人 敌骑皆奔亡 相持及三月 昔热犹未凉 顾饮所持酒 生挟归戎行 直取首来将 两目流电光 独出挥长戈 命客持一觞 将军跃上马 众士各逞强 敌兵四面来 妻妾忽侍旁 客寝始觉单 袄褥先盈箱 客处未觉寒 薰客珠厓香 献客合浦珠 海内豪与英 心胆何所赠 从驾子与娘 稿粟何所馈 天家侯与王 宫室何所居 铸冶成刀枪 煮波致财货 远者浮沧茫 高者掩云日 重林与连冈 海滨富斥卤 九死披残疆 百战环冈州 地绝军弥张 翠华日以远 作镇鼍江阳 天子锡虎符 姓名惊一方 三十建义旗 十五手搏狼 十三学杀人 姓王名曰兴 南方有义士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