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惬两徘徊

出自:明代·徐渭《抱琴美人图》

拼音:[zhèng,zhēng][qiè][liǎng][pái][huái]

平仄:平仄仄平平

身去盻犹转,抱琴何处来。
定知清夜里,去听长卿回。
细细腰宜舞,轻轻步懒催。
睡浓妆略淡,性慧相多猜。
眉下波含柳,颅心风落梅。
对人莲欲语,袖手藕藏荄。
浣水倾吴国,为云到楚台。
带飞修曳缟,佩响细衡瑰。
绿帐愁单掩,朱唇似善诙。
冰弦写离怨,洞閤远諠豗。
晓户玲珑启,春花次第开。
相将折芍药,掩映过莓苔。
蜀国倡娇薛,河中色妙崔。
试将同伫立,正惬两徘徊
宫髻发一尺,明珠环两枚。
自然宜淡扫,故不画烟煤。
或荐珊瑚枕,如倾玳瑁杯。
息芳将近近,粉腻愈皑皑。
按曲回成雪,徵车响轶雷。
翟衣真帝也,荇菜合悠哉。
箜篌传丽玉,琵琶伏善才。
何如鼓流水,真若溯沿洄。
别鹤引如弄,求凰调转哀。
有人于座上,奈尔隔屏隈。
采药人闻阮,游仙者姓裴。
不言偶襄汉,定说见天台。
巧笑金难买,多香玉借胎。
绣穿新样领,绶结古文罍。
皎似珠游浦,清如露滴槐。
采花棚上竹,斗草砌隅台。
约伴携双手,怀人在两腮。
鸳鸯何处觅,鹦鹉有时挼。
增减俱难中,短长元自该。
赵妃宅里妹,宋玉里中魁。
宛尔凝如望,嫣然乍可偎。
临波即帝子,食肉亦蓬莱。
懊恼思金谷,阑干哭马嵬。
流波与流态,令稿复令灰。
绝代诚难得,瑰姿理莫推。
如斯落鱼雁,母乃梦蛇虺。
侠客气何壮,佳人弃若隤。
将来换骏马,期在得高騋。
艳冶非不爱,纵横良有材。
从他形袅袅,不恋志恢恢。
凑两难为粲,为屏并作傀。
麝香新热饼,兽鼎旧安能。
兹画何人染,钱塘漆子裁。
拂暾惊卧榻,助腕汲新醅。
持过西陵下,因啼苏小堆。
青松帷下鸟,红颊巳成煨。
潮长日初仄,春深草渐莓。
山家时嗾犬,捕雉又张䍙。
上下凫鸥没,擎拳翡翠毸。
物华迅流转,颜色总尘埃。
处女元吾守,明时肯自媒。
有时求柱桷,不信舍徂徕。
忌嫉生宫阃,刍梁饱驽胎。
秪闻饥婉恋,不见斥虺尵。
戏论摛多韵,谈虚遍九垓。
性空色不著,养致体逾颓。
既巳成图画,其何忍剥摧。
屏图装巳匝,花月任为灾。
书舍潇潇影,奇花一一栽。
对卿长比并,顾彼独浇培。
风飒罗帷里,虫鸣玉砌陔。
此时汉武见,又道李魂回。

查看原文

注释

【徘徊】来回地走:他一个人在小路上徘徊了很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正】

正【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㱏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複姓,漢有正令官。

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惬】

愜【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同㥦。見上(㥦字)註。

【两】

兩【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徘】

徘【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同俳。《說文》本作裴。

【徊】

徊【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玉篇》徘徊,猶彷徨也。《集韻》徘徊,不進貌。《史記·呂后紀》徘徊往來。《古詩》淸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相关诗句
又道李魂回 此时汉武见 虫鸣玉砌陔 风飒罗帷里 顾彼独浇培 对卿长比并 奇花一一栽 书舍潇潇影 花月任为灾 屏图装巳匝 其何忍剥摧 既巳成图画 养致体逾颓 性空色不著 谈虚遍九垓 戏论摛多韵 不见斥虺尵 秪闻饥婉恋 刍梁饱驽胎 忌嫉生宫阃 不信舍徂徕 有时求柱桷 明时肯自媒 处女元吾守 颜色总尘埃 物华迅流转 擎拳翡翠毸 上下凫鸥没 捕雉又张䍙 山家时嗾犬 春深草渐莓 潮长日初仄 红颊巳成煨 青松帷下鸟 因啼苏小堆 持过西陵下 助腕汲新醅 拂暾惊卧榻 钱塘漆子裁 兹画何人染 兽鼎旧安能 麝香新热饼 为屏并作傀 凑两难为粲 不恋志恢恢 从他形袅袅 纵横良有材 艳冶非不爱 期在得高騋 将来换骏马 佳人弃若隤 侠客气何壮 母乃梦蛇虺 如斯落鱼雁 瑰姿理莫推 绝代诚难得 令稿复令灰 流波与流态 阑干哭马嵬 懊恼思金谷 食肉亦蓬莱 临波即帝子 嫣然乍可偎 宛尔凝如望 宋玉里中魁 赵妃宅里妹 短长元自该 增减俱难中 鹦鹉有时挼 鸳鸯何处觅 怀人在两腮 约伴携双手 斗草砌隅台 采花棚上竹 清如露滴槐 皎似珠游浦 绶结古文罍 绣穿新样领 多香玉借胎 巧笑金难买 定说见天台 不言偶襄汉 游仙者姓裴 采药人闻阮 奈尔隔屏隈 有人于座上 求凰调转哀 别鹤引如弄 真若溯沿洄 何如鼓流水 琵琶伏善才 箜篌传丽玉 荇菜合悠哉 翟衣真帝也 徵车响轶雷 按曲回成雪 粉腻愈皑皑 息芳将近近 如倾玳瑁杯 或荐珊瑚枕 故不画烟煤 自然宜淡扫 明珠环两枚 宫髻发一尺 正惬两徘徊 试将同伫立 河中色妙崔 蜀国倡娇薛 掩映过莓苔 相将折芍药 春花次第开 晓户玲珑启 洞閤远諠豗 冰弦写离怨 朱唇似善诙 绿帐愁单掩 佩响细衡瑰 带飞修曳缟 为云到楚台 浣水倾吴国 袖手藕藏荄 对人莲欲语 颅心风落梅 眉下波含柳 性慧相多猜 睡浓妆略淡 轻轻步懒催 细细腰宜舞 去听长卿回 定知清夜里 抱琴何处来 身去盻犹转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