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蒙引拔

出自:明代·何景明《上李石楼方伯》

拼音:[chuí][tiáo][mēng,méng,měng][yǐn][bá]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三晋多人杰,吾师出固然。
素汾经太岳,紫塞入幽燕。
世业端居里,名邦倚舜田。
由来天运复,谁谓地灵偏。
郭相惭先达,王通俟后贤。
明经超第一,射策对三千。
感会逢昌纪,登庸起少年。
剑锋寒照雪,辞藻丽生烟。
博物张华让,多才子建怜。
八叉迎客赋,只字使人传。
岂独文章贵,还应器识全。
雄谈飞玉露,浩气豁金天。
毫节唐元振,英风鲁仲连。
青云仍自致,黄鹄任孤骞。
簪笔星辰上,持书日月前。
触邪称獬豸,特立惮鹰鹯。
东观临晨入,西台薄暮旋。
朝回焚疏草,吏散阅陈编。
百采班行整,群公礼数虔。
一年巡洛表,两命下秦川。
斧钺威关陇,舟船达涧瀍。
石林风淅沥,霜仗月婵娟。
边徼胡宵遁,茅茨犬夜眠。
激扬弘宪度,旌别布威权。
制作人文涣,经行草木鲜。
阐幽辉往哲,访古遍遗阡。
汲黯还辞汉,张骞又使边。
台端堪秉节,湖上且移旃。
城接三江树,波通七泽莲。
蛮夷恩已洽,州郡役多蠲。
纠察元无隐,棼嚣肯自便。
驻车仁雨渥,登座法星悬。
远臬驰誉久,当途荐疏联。
碧梧看凤跱,乔木待莺迁。
分陕推公奭,封侯得傅玄。
开藩临宋苑,张幕傍河壖。
位重心逾下,名高守益坚。
薇花当省署,棠萼满郊廛。
声价隆方镇,光芒动斗躔。
明堂求画栋,清庙想朱弦。
寇准真时望,王公劝早宣。
麒麟功不朽,金石颂应镌。
愚本蓬蒿质,那堪侍几筵。
垂髫蒙引拔,无志荷陶甄。
附骥怀深愿,登龙感夙缘。
未除原宪病,空负乐生愆。
旧业心常在,脩途步转邅。
鸾鸣犹待律,鱼得敢忘筌。
草野曕飞盖,云逵望著鞭。
临风歌此曲,慷慨不成篇。

查看原文

注释

【垂髫】指童年或儿童。古代儿童未冠,头发下垂: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引拔】引用提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髫】

髫【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蒼曰:髫,髦也。髫髮謂童子垂髮也。《干祿字書》俗作齠。

【蒙】

蒙【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詩傳》唐蒙,菜名。

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引】

引【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㧈《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

《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引古作。

【拔】

拔【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

《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拂取也。

《唐韻》《集韻》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曰拔。

《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相关诗句
慷慨不成篇 临风歌此曲 云逵望著鞭 草野曕飞盖 鱼得敢忘筌 鸾鸣犹待律 脩途步转邅 旧业心常在 空负乐生愆 未除原宪病 登龙感夙缘 附骥怀深愿 无志荷陶甄 垂髫蒙引拔 那堪侍几筵 愚本蓬蒿质 金石颂应镌 麒麟功不朽 王公劝早宣 寇准真时望 清庙想朱弦 明堂求画栋 光芒动斗躔 声价隆方镇 棠萼满郊廛 薇花当省署 名高守益坚 位重心逾下 张幕傍河壖 开藩临宋苑 封侯得傅玄 分陕推公奭 乔木待莺迁 碧梧看凤跱 当途荐疏联 远臬驰誉久 登座法星悬 驻车仁雨渥 棼嚣肯自便 纠察元无隐 州郡役多蠲 蛮夷恩已洽 波通七泽莲 城接三江树 湖上且移旃 台端堪秉节 张骞又使边 汲黯还辞汉 访古遍遗阡 阐幽辉往哲 经行草木鲜 制作人文涣 旌别布威权 激扬弘宪度 茅茨犬夜眠 边徼胡宵遁 霜仗月婵娟 石林风淅沥 舟船达涧瀍 斧钺威关陇 两命下秦川 一年巡洛表 群公礼数虔 百采班行整 吏散阅陈编 朝回焚疏草 西台薄暮旋 东观临晨入 特立惮鹰鹯 触邪称獬豸 持书日月前 簪笔星辰上 黄鹄任孤骞 青云仍自致 英风鲁仲连 毫节唐元振 浩气豁金天 雄谈飞玉露 还应器识全 岂独文章贵 只字使人传 八叉迎客赋 多才子建怜 博物张华让 辞藻丽生烟 剑锋寒照雪 登庸起少年 感会逢昌纪 射策对三千 明经超第一 王通俟后贤 郭相惭先达 谁谓地灵偏 由来天运复 名邦倚舜田 世业端居里 紫塞入幽燕 素汾经太岳 吾师出固然 三晋多人杰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