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十二行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拼音:[jīn][chāi][shí][èr][háng,xí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唐室承平久,遗贤不遁藏。
罗纨桑幄腻,饼饵麦畴香。
马牧初蕃息,民编莫校量。
边臣闲虎略,卫士敛鹰扬。
禁苑晨钟动,梨园锦障张。
披香风细细,太液水浪浪。
河汉明方润,长庚淡不铓。
羽旄仪两列,冠盖道相望。
谏士陈休戚,廷臣论否臧。
金石歌大雅,琴瑟奏清商。
青鸟迷鸳瓦,乌衣绕画梁。
供张官府备,殽馔大官忙。
共享清时乐,殊无谤议伤。
含元朝百辟,花萼宴诸王。
主上贞观圣,官僚魏郑良。
岁馀开武讲,春首辟文场。
异宝浮淮水,馀粮朽凤翔。
诸羌来入卫,百济请观光。
关塞沈烽火,乡闾息寇攘。
三春常若雨,六月不飞霜。
圣德跻朝夕,仁心本就将。
俯知人意顺,仰视帝心当。
彍骑轻关内,精兵重北疆。
朝廷潜巨蠹,方镇养贪狼。
粉面三千辈,金钗十二行
持盈当忌满,居治不知亡。
相罢曲江去,权移林甫傍。
华清高屼屼,骊峤碧苍苍。
金屋眠春晓,温泉浴暮凉。
掖庭花烂漫,阁道路彷徨。
官监金犀饰,妖姬珠玉装。
危弦惊醉耳,哀调断柔肠。
灯烛晖鳷鹊,丝簧沸建章。
奢淫几桀纣,纯俭劣成康。
击柝宫城邃,传筹禁漏长。
谋欢长汲汲,沈醉若伥伥。
未悟薪及爇,谁知病已肓。
人横碧玉笛,腰佩绛香囊。
岭表千山远,荔枝三日尝。
仙衣吹渺渺,莲舸泛洋洋。
力士权诚重,杨钊宠不忘。
承恩趍宝座,奏事近牙床。
荧惑频侵斗,秋阳弗集房。
人心咸怨怒,天象不披详。
易水声呜咽,燕山水郁茫。
盗贼充上郡,鼙鼓起渔阳。
杀气凌金阙,繁霜殒玉芳。
环儿刚赐死,天子惧如狂。
战士皆思变,奸臣亦易常。
空闲尘羯鼓,谁舞旧霓裳。
忠义心徒顺,英雄志自昂。
翠华摇曳曳,鸾驭去遑遑。
禁脔庖供豕,村民路进浆。
隘兵蜀道险,糊口益州粮。
灵武兵声振,汾阳意气刚。
复收京阙克,重治寝园荒。
贼势时深蹙,官军力益强。
羽檄传剑阁,龙驾返南方。
御府仍无酒,饥民尚啖糠。
邛都求道士,蓬岛觅仙乡。
符使将归汉,真妃犹忆唐。
金钗分一股,钿合擘中央。
挥涕春风殿,伤心秋月堂。
梧桐笼院砌,桃李映宫墙。
佳梦真难得,幽欢颇有妨。
春宵成怨忆,秋夜愈悲惶。
尚记脩眉绿,犹思半额黄。
强舒鸾被翠,闲杀辇车羊。
陵谷俄惊海,沧浪已变隍。
临风一卮酒,聊复酹三郎。

查看原文

注释

【金钗】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2.借指妇女。 3.石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十二】1.十分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钗】

釵【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音叉。《說文》筓屬。本只作叉,此字後人所加。《玉篇》婦人岐筓也。《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挂臣冠。《秦嘉·與婦徐淑書》今致寶釵一雙,可耀首。《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金釵股,藥名。《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

忍冬藤,解毒。亦號金釵股。

《韻補》叶稱支切,音鴟。《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叶千古切,音楚。《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竈下有黃土。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十】

十【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

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

《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

《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二】

二【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二。

【行】

行【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相关诗句
聊复酹三郎 临风一卮酒 沧浪已变隍 陵谷俄惊海 闲杀辇车羊 强舒鸾被翠 犹思半额黄 尚记脩眉绿 秋夜愈悲惶 春宵成怨忆 幽欢颇有妨 佳梦真难得 桃李映宫墙 梧桐笼院砌 伤心秋月堂 挥涕春风殿 钿合擘中央 金钗分一股 真妃犹忆唐 符使将归汉 蓬岛觅仙乡 邛都求道士 饥民尚啖糠 御府仍无酒 龙驾返南方 羽檄传剑阁 官军力益强 贼势时深蹙 重治寝园荒 复收京阙克 汾阳意气刚 灵武兵声振 糊口益州粮 隘兵蜀道险 村民路进浆 禁脔庖供豕 鸾驭去遑遑 翠华摇曳曳 英雄志自昂 忠义心徒顺 谁舞旧霓裳 空闲尘羯鼓 奸臣亦易常 战士皆思变 天子惧如狂 环儿刚赐死 繁霜殒玉芳 杀气凌金阙 鼙鼓起渔阳 盗贼充上郡 燕山水郁茫 易水声呜咽 天象不披详 人心咸怨怒 秋阳弗集房 荧惑频侵斗 奏事近牙床 承恩趍宝座 杨钊宠不忘 力士权诚重 莲舸泛洋洋 仙衣吹渺渺 荔枝三日尝 岭表千山远 腰佩绛香囊 人横碧玉笛 谁知病已肓 未悟薪及爇 沈醉若伥伥 谋欢长汲汲 传筹禁漏长 击柝宫城邃 纯俭劣成康 奢淫几桀纣 丝簧沸建章 灯烛晖鳷鹊 哀调断柔肠 危弦惊醉耳 妖姬珠玉装 官监金犀饰 阁道路彷徨 掖庭花烂漫 温泉浴暮凉 金屋眠春晓 骊峤碧苍苍 华清高屼屼 权移林甫傍 相罢曲江去 居治不知亡 持盈当忌满 金钗十二行 粉面三千辈 方镇养贪狼 朝廷潜巨蠹 精兵重北疆 彍骑轻关内 仰视帝心当 俯知人意顺 仁心本就将 圣德跻朝夕 六月不飞霜 三春常若雨 乡闾息寇攘 关塞沈烽火 百济请观光 诸羌来入卫 馀粮朽凤翔 异宝浮淮水 春首辟文场 岁馀开武讲 官僚魏郑良 主上贞观圣 花萼宴诸王 含元朝百辟 殊无谤议伤 共享清时乐 殽馔大官忙 供张官府备 乌衣绕画梁 青鸟迷鸳瓦 琴瑟奏清商 金石歌大雅 廷臣论否臧 谏士陈休戚 冠盖道相望 羽旄仪两列 长庚淡不铓 河汉明方润 太液水浪浪 披香风细细 梨园锦障张 禁苑晨钟动 卫士敛鹰扬 边臣闲虎略 民编莫校量 马牧初蕃息 饼饵麦畴香 罗纨桑幄腻 遗贤不遁藏 唐室承平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