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室承平久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拼音:[táng][shì][chéng][píng][jiǔ]

平仄:平仄平平仄

唐室承平久,遗贤不遁藏。
罗纨桑幄腻,饼饵麦畴香。
马牧初蕃息,民编莫校量。
边臣闲虎略,卫士敛鹰扬。
禁苑晨钟动,梨园锦障张。
披香风细细,太液水浪浪。
河汉明方润,长庚淡不铓。
羽旄仪两列,冠盖道相望。
谏士陈休戚,廷臣论否臧。
金石歌大雅,琴瑟奏清商。
青鸟迷鸳瓦,乌衣绕画梁。
供张官府备,殽馔大官忙。
共享清时乐,殊无谤议伤。
含元朝百辟,花萼宴诸王。
主上贞观圣,官僚魏郑良。
岁馀开武讲,春首辟文场。
异宝浮淮水,馀粮朽凤翔。
诸羌来入卫,百济请观光。
关塞沈烽火,乡闾息寇攘。
三春常若雨,六月不飞霜。
圣德跻朝夕,仁心本就将。
俯知人意顺,仰视帝心当。
彍骑轻关内,精兵重北疆。
朝廷潜巨蠹,方镇养贪狼。
粉面三千辈,金钗十二行。
持盈当忌满,居治不知亡。
相罢曲江去,权移林甫傍。
华清高屼屼,骊峤碧苍苍。
金屋眠春晓,温泉浴暮凉。
掖庭花烂漫,阁道路彷徨。
官监金犀饰,妖姬珠玉装。
危弦惊醉耳,哀调断柔肠。
灯烛晖鳷鹊,丝簧沸建章。
奢淫几桀纣,纯俭劣成康。
击柝宫城邃,传筹禁漏长。
谋欢长汲汲,沈醉若伥伥。
未悟薪及爇,谁知病已肓。
人横碧玉笛,腰佩绛香囊。
岭表千山远,荔枝三日尝。
仙衣吹渺渺,莲舸泛洋洋。
力士权诚重,杨钊宠不忘。
承恩趍宝座,奏事近牙床。
荧惑频侵斗,秋阳弗集房。
人心咸怨怒,天象不披详。
易水声呜咽,燕山水郁茫。
盗贼充上郡,鼙鼓起渔阳。
杀气凌金阙,繁霜殒玉芳。
环儿刚赐死,天子惧如狂。
战士皆思变,奸臣亦易常。
空闲尘羯鼓,谁舞旧霓裳。
忠义心徒顺,英雄志自昂。
翠华摇曳曳,鸾驭去遑遑。
禁脔庖供豕,村民路进浆。
隘兵蜀道险,糊口益州粮。
灵武兵声振,汾阳意气刚。
复收京阙克,重治寝园荒。
贼势时深蹙,官军力益强。
羽檄传剑阁,龙驾返南方。
御府仍无酒,饥民尚啖糠。
邛都求道士,蓬岛觅仙乡。
符使将归汉,真妃犹忆唐。
金钗分一股,钿合擘中央。
挥涕春风殿,伤心秋月堂。
梧桐笼院砌,桃李映宫墙。
佳梦真难得,幽欢颇有妨。
春宵成怨忆,秋夜愈悲惶。
尚记脩眉绿,犹思半额黄。
强舒鸾被翠,闲杀辇车羊。
陵谷俄惊海,沧浪已变隍。
临风一卮酒,聊复酹三郎。

查看原文

注释

【唐室】唐王室,唐王朝。如:唐室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承平】社会安定;太平:累世承平|承平日久|天下承平的时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唐】

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啺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从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瑉玉旁唐。《註》郭璞云:旁唐,盤薄。

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爲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共爲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爲天子,都平陽,於詩爲唐國,則唐國爲平陽也。

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志》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地理志》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爲淮州,隋爲顯州,貞觀攺爲唐州,因唐城山爲名。

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爲唐太后。

《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唐山,複姓。《前漢·禮樂志》高祖唐山夫人。

《詩·,廟庭之異名耳,其實一也。故云:唐,堂途也。《周語》陂唐汚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莊子·徐無鬼》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註》唐子者,堂途給使令之人,猶周禮云門子耳。

草名。《詩·鄘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叶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僕射於唐。

【室】

室【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曰宮,因其財物充實曰室。室之言實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書·蔡仲之命》以蕃王室。《詩·豳風》曰爲攺歲,入此室處。

《周禮·地官註》城郭之宅曰室。

宗廟曰世室。《周禮·冬官考工記》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註》世室,宗廟也。

夫以婦爲室。《禮·曲禮》三十曰壯,有室。

營室,星名。《朱子·詩傳》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崧高山有大室,少室二山,以山有石室,故名。

壙穴。《詩·唐風》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姓。《正字通》宋衞將軍室种。

《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集韻》居也。《左思·魏都賦》窺玉策於金縢,按圖錄於石室。考曆數之所在,察五德之所蒞。

叶書藥切,音爍。《焦氏·易林》歲暮華落,陽入隂室。萬物伏匿,藏不可得。得音鐸。

【承】

承【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音丞。《說文》奉也。《書·說命》后克聖,臣不命其承。《詩·小雅》承筐是將。

受也。《禮·禮運》是謂承天之祜。《疏》受天之福也。

《增韻》下載上也。《易·坤彖》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尚書·大傳》庶人有石承。《註》屋柱下石也。

《廣韻》次也。《左傳·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產爭承。《註》承貢賦之次也。

繼也。《詩·小雅》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疏》新故相承,無彫落也。

止也。《詩·魯頌》則莫我敢承。《疏》無有於我敢禦止之者。

通丞。《左傳·哀十八年》楚右司馬子國帥師而行,請承。《註》承,佐也。

州名。漢牂柯郡地,宋置承州。

姓。《後漢·承宮傳註》承姓,衞大夫成叔承之後。

《正韻》時征切,音成。義同。

《集韻》諸仍切,音蒸。水名。《前漢·地理志》長沙國承陽縣。《註》承水,出零陵永昌縣界,東流注湘。

《集韻》《韻會》持陵切,音懲。《左傳·哀四年》蔡昭侯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註》承,蓋楚言。

《集韻》《類篇》流而承之。《註》出溺爲承。直作拯。

《韻會》《正韻》昨亙切,音贈。猶送也。《禮·文王世子》賵賻承含,皆有正焉。《註》承讀爲贈,聲之誤也。

《集韻》《韻會》諸應切,音證。縣名。《前漢·地理志》東海郡承縣。《註》應劭讀。

叶辰羊切,音常。《班固·高祖泗水亭。

作氶。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久】

久【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䰟》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相关诗句
聊复酹三郎 临风一卮酒 沧浪已变隍 陵谷俄惊海 闲杀辇车羊 强舒鸾被翠 犹思半额黄 尚记脩眉绿 秋夜愈悲惶 春宵成怨忆 幽欢颇有妨 佳梦真难得 桃李映宫墙 梧桐笼院砌 伤心秋月堂 挥涕春风殿 钿合擘中央 金钗分一股 真妃犹忆唐 符使将归汉 蓬岛觅仙乡 邛都求道士 饥民尚啖糠 御府仍无酒 龙驾返南方 羽檄传剑阁 官军力益强 贼势时深蹙 重治寝园荒 复收京阙克 汾阳意气刚 灵武兵声振 糊口益州粮 隘兵蜀道险 村民路进浆 禁脔庖供豕 鸾驭去遑遑 翠华摇曳曳 英雄志自昂 忠义心徒顺 谁舞旧霓裳 空闲尘羯鼓 奸臣亦易常 战士皆思变 天子惧如狂 环儿刚赐死 繁霜殒玉芳 杀气凌金阙 鼙鼓起渔阳 盗贼充上郡 燕山水郁茫 易水声呜咽 天象不披详 人心咸怨怒 秋阳弗集房 荧惑频侵斗 奏事近牙床 承恩趍宝座 杨钊宠不忘 力士权诚重 莲舸泛洋洋 仙衣吹渺渺 荔枝三日尝 岭表千山远 腰佩绛香囊 人横碧玉笛 谁知病已肓 未悟薪及爇 沈醉若伥伥 谋欢长汲汲 传筹禁漏长 击柝宫城邃 纯俭劣成康 奢淫几桀纣 丝簧沸建章 灯烛晖鳷鹊 哀调断柔肠 危弦惊醉耳 妖姬珠玉装 官监金犀饰 阁道路彷徨 掖庭花烂漫 温泉浴暮凉 金屋眠春晓 骊峤碧苍苍 华清高屼屼 权移林甫傍 相罢曲江去 居治不知亡 持盈当忌满 金钗十二行 粉面三千辈 方镇养贪狼 朝廷潜巨蠹 精兵重北疆 彍骑轻关内 仰视帝心当 俯知人意顺 仁心本就将 圣德跻朝夕 六月不飞霜 三春常若雨 乡闾息寇攘 关塞沈烽火 百济请观光 诸羌来入卫 馀粮朽凤翔 异宝浮淮水 春首辟文场 岁馀开武讲 官僚魏郑良 主上贞观圣 花萼宴诸王 含元朝百辟 殊无谤议伤 共享清时乐 殽馔大官忙 供张官府备 乌衣绕画梁 青鸟迷鸳瓦 琴瑟奏清商 金石歌大雅 廷臣论否臧 谏士陈休戚 冠盖道相望 羽旄仪两列 长庚淡不铓 河汉明方润 太液水浪浪 披香风细细 梨园锦障张 禁苑晨钟动 卫士敛鹰扬 边臣闲虎略 民编莫校量 马牧初蕃息 饼饵麦畴香 罗纨桑幄腻 遗贤不遁藏 唐室承平久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