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镇重权移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拼音:[fāng][zhèn][zhòng,chóng][quán][yí]

平仄:平仄平平平

兴亡千古事,胜负一枰棋。
感恨空兴叹,悲吟乃赋诗。
三皇崇道德,五帝重仁慈。
礼废三王谢,权兴五伯漓。
焚书嫌孔孟,峻法用高斯。
政出人思乱,身亡国亦随。
阿房修象魏,徐福觅灵芝。
偶语真虚禁,长城信谩为。
只知秦失鹿,不觉楚亡骓。
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
汉兴学校启,文作典章施。
黩武疲中夏,穷兵攘四夷。
嗣君恩稍失,刘氏德难衰。
新室虽兴难,真人已御期。
魏吴将奋起,灵献自荒嬉。
贼子权移汉,奸臣坞筑郿。
三朝如峙鼎,四海若棼丝。
才奉山阳主,已生司马师。
仲谋服孟德,葛亮倍曹丕。
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
有初终鲜克,居治乱谁思。
蝉鬓充兰掖,羊车绕竹岐。
孙谋无远虑,神器委痴儿。
国事归椒室,民饥询肉糜。
为人昧菽麦,闻蟆问官私。
卫瓘尝几谏,何曾已预知。
五胡云扰攘,六代电奔驰。
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
天光分耀日,地里裂瓜时。
历数当归李,驱除暂假隋。
西陲开鄯善,东鄙讨高丽。
鸾驾如江国,龙舟泛汴漪。
锦帆遮水面,粉浪污河湄。
府藏金帛积,生灵气力疲。
盗贼天下起,章奏禁中欺。
海内空龙战,河东有凤姿。
元戎展鹰犬,颉利助熊罴。
奉表遵朝命,尊王建义旗。
经营于盗手,禅让托君辞。
豪哲归吾彀,要荒入我羁。
太宗真令主,贞观有皇规。
正美开元治,俄成天宝悲。
曲江还故里,林甫领台司。
裂土封三国,缠头爱八姨。
霓裳犹未罢,鼙鼓恨来迟。
逆寇陵丹阙,君王舍翠眉。
两京贼党灭,方镇重权移
朱李元堪叹,石刘亦可嗤。
九州重搆乱,五代荐荒饥。
辽宋分南北,翁孙讲礼仪。
宣和风侈靡,教主德庸卑。
背约绝邻好,兴师借寇资。
悬知丧唇齿,何事撤籓篱。
失地人皆怨,蒙尘悔可追。
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
焕若文章备,康哉政事熙。
朝廷严衮冕,郊庙奏埙篪。
校猎温驰射,行营习正奇。
南州走玉帛,诸国畏鞭笞。
天祚骄人上,朝鲜叛海涯。
未终三百祀,不免一朝危。
鸭绿金朝起,桑乾玉玺遗。
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
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
武元平宋地,殷礼杂宗姬。
治国崇文事,拔贤尚赋词。
邦昌君洛汭,刘豫立青淄。
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
日中须景昃,月满必光亏。
肘腋独夫难,丘墟七庙隳。
北朝天辅佑,南国俗疮痍。
天子潜巡狩,宗臣严守陴。
山西尽荆枳,河朔半豺狸。
食尽谋安出,兵羸力不支。
长围重数匝,久困再周期。
太液生秋草,姑苏游野麋。
忠臣全节死,馀众入降麾。
文献生三子,东丹第八枝。
虚名如画饼,遗业学为箕。
自笑蓬垂鬓,谁怜雪满髭。
抚膺长感慨,搔首几嗟咨。
车盖知何处,衣冠问阿谁。
自天明下诏,知我素通蓍。
发轫装琴剑,登车执策绥。
穹庐或白黑,驿骑半黄駓。
肥脔白如瓠,琼浆甘似饴。
天山连北府,瀚海过西伊。
天马穷渤澥,神兵过月氏。
感恩承圣敕,寄住到寻罳。
春色多红树,秋波总绿陂。
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
畎亩栖禾粟,园林足果梨。
舂粳光璨玉,煮饭滑流匙。
圣祖方轻举,明君应乐推。
龙庭陈大礼,原庙献明粢。
万国朝金陛,千官列玉墀。
求贤为辅弼,举我忝丞疑。
才德真为慊,颠危不解持。
愿从麋鹿性,岂恋凤凰池。
投老谁为伴,黄山有敏之。

查看原文

注释

【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金时皆有其职。清吴廷燮着有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
【镇重】1.犹庄重。 2.犹威重。亦指具有权威的人物。
【重权】重大权力。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镇】

鎮【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字彙》俗鎭字。

【重】

重【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权】

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音拳。《玉篇》稱錘也。《前漢·律歷志》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絫。

經權。《易·繫辭》巽以行權。《註》權,反經而合道者也。

平也。《禮·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權謀。《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杜註》中軍制謀,精兵爲殿。

權柄。《莊子·天運篇》親權者不能與人柄。

《爾雅·釋詁》權輿,始也。《詩·秦風》于嗟乎,不承權輿。

攝官曰權。《鼠璞》權字唐始用之。韓愈權知國子博士,三歲爲眞。

國名。亦姓。《左傳·莊十八年》楚武王克權。《韻會》楚鬭緡尹權,後因爲氏。

與爟通。烽火也。《前漢·郊祀志》上宿郊見通權火。

與顴通,兩頰也。《前漢·高帝紀·隆準註》頰權,準也。《曹植·洛神賦》靨輔承權。

《說文》權,黃華木也。《爾雅·釋草》權,黃華。《六書故云》以草釋木,似誤。○按《爾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

《集韻》古玩切,音貫。木叢生也。

【移】

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說文》一曰禾名。

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相关诗句
黄山有敏之 投老谁为伴 岂恋凤凰池 愿从麋鹿性 颠危不解持 才德真为慊 举我忝丞疑 求贤为辅弼 千官列玉墀 万国朝金陛 原庙献明粢 龙庭陈大礼 明君应乐推 圣祖方轻举 煮饭滑流匙 舂粳光璨玉 园林足果梨 畎亩栖禾粟 随分有驴骑 不须赊酒饮 秋波总绿陂 春色多红树 寄住到寻罳 感恩承圣敕 神兵过月氏 天马穷渤澥 瀚海过西伊 天山连北府 琼浆甘似饴 肥脔白如瓠 驿骑半黄駓 穹庐或白黑 登车执策绥 发轫装琴剑 知我素通蓍 自天明下诏 衣冠问阿谁 车盖知何处 搔首几嗟咨 抚膺长感慨 谁怜雪满髭 自笑蓬垂鬓 遗业学为箕 虚名如画饼 东丹第八枝 文献生三子 馀众入降麾 忠臣全节死 姑苏游野麋 太液生秋草 久困再周期 长围重数匝 兵羸力不支 食尽谋安出 河朔半豺狸 山西尽荆枳 宗臣严守陴 天子潜巡狩 南国俗疮痍 北朝天辅佑 丘墟七庙隳 肘腋独夫难 月满必光亏 日中须景昃 明昌物适宜 大定民兴咏 刘豫立青淄 邦昌君洛汭 拔贤尚赋词 治国崇文事 殷礼杂宗姬 武元平宋地 百年名教垂 万里威声震 西域统龟兹 后辽兴大石 桑乾玉玺遗 鸭绿金朝起 不免一朝危 未终三百祀 朝鲜叛海涯 天祚骄人上 诸国畏鞭笞 南州走玉帛 行营习正奇 校猎温驰射 郊庙奏埙篪 朝廷严衮冕 康哉政事熙 焕若文章备 孔教祖宣尼 辽家遵汉制 蒙尘悔可追 失地人皆怨 何事撤籓篱 悬知丧唇齿 兴师借寇资 背约绝邻好 教主德庸卑 宣和风侈靡 翁孙讲礼仪 辽宋分南北 五代荐荒饥 九州重搆乱 石刘亦可嗤 朱李元堪叹 方镇重权移 两京贼党灭 君王舍翠眉 逆寇陵丹阙 鼙鼓恨来迟 霓裳犹未罢 缠头爱八姨 裂土封三国 林甫领台司 曲江还故里 俄成天宝悲 正美开元治 贞观有皇规 太宗真令主 要荒入我羁 豪哲归吾彀 禅让托君辞 经营于盗手 尊王建义旗 奉表遵朝命 颉利助熊罴 元戎展鹰犬 河东有凤姿 海内空龙战 章奏禁中欺 盗贼天下起 生灵气力疲 府藏金帛积 粉浪污河湄 锦帆遮水面 龙舟泛汴漪 鸾驾如江国 东鄙讨高丽 西陲开鄯善 驱除暂假隋 历数当归李 地里裂瓜时 天光分耀日 郊原厌积尸 川谷流腥血 六代电奔驰 五胡云扰攘 何曾已预知 卫瓘尝几谏 闻蟆问官私 为人昧菽麦 民饥询肉糜 国事归椒室 神器委痴儿 孙谋无远虑 羊车绕竹岐 蝉鬓充兰掖 居治乱谁思 有初终鲜克 平吴混八维 惟晋成独统 葛亮倍曹丕 仲谋服孟德 已生司马师 才奉山阳主 四海若棼丝 三朝如峙鼎 奸臣坞筑郿 贼子权移汉 灵献自荒嬉 魏吴将奋起 真人已御期 新室虽兴难 刘氏德难衰 嗣君恩稍失 穷兵攘四夷 黩武疲中夏 文作典章施 汉兴学校启 恩垂四百基 约法三章日 不觉楚亡骓 只知秦失鹿 长城信谩为 偶语真虚禁 徐福觅灵芝 阿房修象魏 身亡国亦随 政出人思乱 峻法用高斯 焚书嫌孔孟 权兴五伯漓 礼废三王谢 五帝重仁慈 三皇崇道德 悲吟乃赋诗 感恨空兴叹 胜负一枰棋 兴亡千古事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