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无摩尼珠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

拼音:[shuí][wú][mó,mā][ní][zhū]

平仄:平平平平平

昔我学鼓琴,豪气凌青天。
轻笑此小技,何必师成连。
宝架翻旧谱,对谱寻冰弦。
自弹数十弄,以为无差肩。
有客来劝予,因举庄生篇。
时君方诵书,轮扁居其前。
释椎而入请,何故读残编。
上古已久矣,不得见圣贤。
遗书糟粕馀,与道云泥悬。
臣年七十秋,双鬓如垂绵。
斲轮固小巧,巧性非方圆。
心手两相应,不能语子焉。
是知圣人道,安得形言诠。
至今千载间,此论不可迁。
琴书纸上语,妙趣焉能传?不学妄穿凿,是为谁之愆。
今方谒弭君,服膺乃拳拳。
相对授指诀,初请歌水仙。
吟猱不踰矩,节奏能平平。
起伏与神会,态状如云烟。
朝夕从之游,琴事得大全。
小艺尚如此,大道宁不然。
当年嗜佛书,经论穷疏笺。
公案助谈柄,卖弄猾头禅。
一遇万松师,驽骀蒙策鞭。
委身事洒扫,抠衣且三年。
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
回视平昔学,尚未及埃涓。
渐能入堂奥,稍稍穷高坚。
疑团一旦碎,桶底七八穿。
洪炉片雪飞,石上栽白莲。
佛祖立下风,俯视威音先。
忘忧西域时,师我求真筌。
经今十五春,进退犹迁延。
望涯自退缩,甘心嗟无缘。
将求无价宝,未肯酬一钱。
未启半篑土,欲酌九仞泉。
美玉付良工,良工得雕镌。
良金不受冶,徒费炉韝煽。
闻君近好琴,停烛夜不眠。
弹之未期月,曲调能相联。
君初未弹时,曾不知勾蠲。
学道亦如此,惟患无精专。
谁无摩尼珠,谁无般若船。
立志勿犹豫,叩参宜勉旃。
他时大彻悟,沛然如决川。
毛端吞巨海,芥子含大千。
瞬息一世过,生死相萦缠。
此生不得觉,旷劫徒悲煎。
吾言真药石,疗子沈疴痊。

查看原文

注释

【摩尼】1.指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唐代宗大历三年在长安建摩尼寺﹐赐额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长安﹑洛阳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3.泛指佛珠。 4.水窦。
【尼珠】摩尼宝珠。梵语意为宝珠,故称宝珠为"尼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摩】

摩【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磨。《說文》研也。《廣韻》迫也。《增韻》揩也。《易·繫辭》剛柔相摩。《註》相切摩也。《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註》相切磋也。

《樂記》陰陽相摩。《註》猶迫也。《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註》摩言切近過之。

揣摩也。《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揚子·方言》滅也。之東鄙曰摩。《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消摩。《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唐韻》《集韻》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或作攠。

古與靡磨通。

【尼】

尼【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女夷切,音泥。《說文》从後近之也。从尸匕聲。《徐鍇曰》尼猶昵也。《廣韻》又和也。

先師孔子仲尼。《家語》顏氏禱於尼丘,而孔子生,故字曰仲尼。尼丘,山名。

女僧也。《釋典》有比丘尼。

《集韻》《類篇》尼質切《韻會》《正韻》女乙切,音匿。《爾雅·釋詁註》尼者,近也。引尸子,悅尼而來遠。《孔穎達曰》尼,近也。通作昵。

《五音集韻》乃禮切,音伱。《爾雅·釋詁》尼,定也。《註》止也。止亦定也。《孟子》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尼猶曳止之也。別作柅。

【珠】

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連珠,文家篇名。《傅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相关诗句
疗子沈疴痊 吾言真药石 旷劫徒悲煎 此生不得觉 生死相萦缠 瞬息一世过 芥子含大千 毛端吞巨海 沛然如决川 他时大彻悟 叩参宜勉旃 立志勿犹豫 谁无般若船 谁无摩尼珠 惟患无精专 学道亦如此 曾不知勾蠲 君初未弹时 曲调能相联 弹之未期月 停烛夜不眠 闻君近好琴 徒费炉韝煽 良金不受冶 良工得雕镌 美玉付良工 欲酌九仞泉 未启半篑土 未肯酬一钱 将求无价宝 甘心嗟无缘 望涯自退缩 进退犹迁延 经今十五春 师我求真筌 忘忧西域时 俯视威音先 佛祖立下风 石上栽白莲 洪炉片雪飞 桶底七八穿 疑团一旦碎 稍稍穷高坚 渐能入堂奥 尚未及埃涓 回视平昔学 始觉担板偏 圆教摄万法 抠衣且三年 委身事洒扫 驽骀蒙策鞭 一遇万松师 卖弄猾头禅 公案助谈柄 经论穷疏笺 当年嗜佛书 大道宁不然 小艺尚如此 琴事得大全 朝夕从之游 态状如云烟 起伏与神会 节奏能平平 吟猱不踰矩 初请歌水仙 相对授指诀 服膺乃拳拳 今方谒弭君 是为谁之愆 不学妄穿凿 妙趣焉能传 琴书纸上语 此论不可迁 至今千载间 安得形言诠 是知圣人道 不能语子焉 心手两相应 巧性非方圆 斲轮固小巧 双鬓如垂绵 臣年七十秋 与道云泥悬 遗书糟粕馀 不得见圣贤 上古已久矣 何故读残编 释椎而入请 轮扁居其前 时君方诵书 因举庄生篇 有客来劝予 以为无差肩 自弹数十弄 对谱寻冰弦 宝架翻旧谱 何必师成连 轻笑此小技 豪气凌青天 昔我学鼓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