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岂甄陶师

出自:金朝·段成己《赠研师寄寄翁》

拼音:[wǒ][qǐ,kǎi][zhēn][táo][shī]

平仄:仄仄平平平

有客抗尘容,不知何人斯。
自云来西秦,著脚汾之麋。
放浪三十年,野鹿不受羁。
是身寄虚空,歘若驹隙驰。
窜名书研閒,聊寄吾寄为。
游戏出三昧,我岂甄陶师
心成应之手,觚椭各异宜。
万家且胚浑,一一非人私。
妙凝天地中,不甈亦不坯。
探怀出苍璧,炯炯光陆离。
摩挲湛秋水,随手生寒漪。
虽凿混沌窍,太朴犹未漓。
回首铜台瓦,千载垢有遗。
坐令吕与张,羞受牛后嗤。
便当什袭藏,奚必古见奇。
待价不求售,特易诗人诗。
卷馀两牛腰,得之犹恐迟。
归来饭甑空,一字不救饥。
咀嚼诳枯肠,似高还似痴。
商财与蜡屐,优劣孰等夷。
不如且置之,安事屡解颐。
翁闻为一笑,此事非所知。
苟可适吾欲,君诗不当辞。

查看原文

注释

【甄陶】1.烧制瓦器。 2.化育;培养造就。 3.喻天地,造化。
【陶师】陶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我】

我【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甄】

甄【午集上】【瓦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音籈。《說文》陶也。《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化也。《左思·魏都賦》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博雅》甄,地也。

《廣韻》察也。《抱朴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廣韻》一曰免也。

《增韻》表也。《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註》宋均曰:甄,表也。

《增韻》明也。《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註》甄明也。《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集韻》亦姓。《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地名。《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釋文》甄,音堅。《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陣名。《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兩甄,猶兩翼也。《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

甄甄,鳥飛貌。《楚辭·九思》鹿蹊兮,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䳺兮甄甄。

諡法。《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

《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義同。《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叶,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文選張華女史箴云: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博雅》堗下謂之甄。《釋文》甄,只賔反。

《博雅》甄,甎也。《釋文》音眞。

《集韻》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廣韻》苦掾切,音券。視也。

《集韻》規掾切,音絹。同鄄。衞地。今齊隂鄄城或作甄。《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杜預曰》甄,衞地。今東郡甄城也。

《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註》正義曰:甄,音絹。卽濮州甄城縣北。

《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集韻》鐘病聲。《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註》甄讀爲甄燿之甄。甄,猶掉也。《釋文》音震。

《字彙》古奚切,音稽。《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經甄明之甄。亦音稽。

【陶】

陶【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陶縣。

《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廣韻》正也,化也。

《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韻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

《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朱註》陶,叶徒反。

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师】

師【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右師,左師,俱複姓。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