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之辙

出自:宋代·周紫芝《大宋中兴颂》

拼音:[míng][dào][zhī][zhé]

平仄:平仄平平

缅维圣宋,昔在中叶。
四方多虞,万里喋血。
大臣持谋,兴师肆伐。
将臣持兵,日献戎捷。
皇帝曰吁,黩武无烈。
糜我赤子,膏我斧钺。
孰与休师,一戟不折。
因垒而降,舞干而悦。
闭我玉关,归师解甲。
犁我春田,销兵铸铁。
使命交通,相望不绝。
爱惜两朝,前师圣说。
昭陵之仁,嘉祐之业。
念昔兴师,堂陛卼臲。
发言盈庭,更訾元蔑。
佩剑彼此,孰予孰决。
庙谋一定,群议沮折。
袖手何言,瞠目卷舌。
草木苍苍,始有芽蘖。
尽育恢胎,咸归坱圠。
灞上棘门,环卫拱列。
罔敢擅师,始制君节。
万夫属鞬,拜舞君阙。
乃命叔孙,诹日绵蕝。
蒐讲阙遗,悉究悉设。
皇帝孝思,上与天合。
冀获一真,如响必答。
翠舆南旋,红鸾秉翣。
长乐钟闻,皇情允惬。
我歌思齐,舆情激越。
皇帝之祀,咸秩罔缺。
合祭于郊,爰胾茧栗。
苍璧前陈,大裘始挈。
我歌思文,以告丰洁。
大庆御朝,王春正月。
禹会涂山,万玉交戛。
汉朝诸侯,图籍是阅。
兵戈澒洞,士气销詟。
俎豆不陈,军旅是急。
大起廱泮,儒士鼓箧。
韦带缟衣,骈冠累屧。
论秀蒸髦,尾尾岌岌。
农流于兵,病不生活。
茫茫千塍,蒿藜是没。
皇帝慨然,亲耕陇畷。
耕根之车,飞檐䡾䡾。
宣和之轨,明道之辙
圣心恳到,三推未辍。
父老曰嘻,归告我邑。
俾尔粳稌,屯云积雪。
凡此大功,具载史牒。
用告神明,以报夔契。
帝坐法宫,礼备乐阕。
兽舞凤鸣,八音不夺。
皇威所覃,雷动风发。
南面垂衣,大壮帝室。
曰皋曰雉,鼛鼓弗及。
苍龙之阙,上摩星日。
万目顾瞻,葱葱郁郁。
澎澎海潮,吴会来集。
天子万年,风翔喜溢。
孰磨苍崖,孰秉史笔。
天子曰都,是任良弼。
圣有至言,维德之一。
是用作歌,以告万国。

查看原文

注释

【明道】1.阐明治道;阐明道理。 2.指光明的道。 3.特指按礼办事。 4.明知;明明。 5.宋程颢的私谥。颢死后,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之墓。《宋元学案》称程颢及其弟子的学说为《明道学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辙】

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平傳》門外多長者車轍。別作徹。古字多通用,不必泥。

相关诗句
以告万国 是用作歌 维德之一 圣有至言 是任良弼 天子曰都 孰秉史笔 孰磨苍崖 风翔喜溢 天子万年 吴会来集 澎澎海潮 葱葱郁郁 万目顾瞻 上摩星日 苍龙之阙 鼛鼓弗及 曰皋曰雉 大壮帝室 南面垂衣 雷动风发 皇威所覃 八音不夺 兽舞凤鸣 礼备乐阕 帝坐法宫 以报夔契 用告神明 具载史牒 凡此大功 屯云积雪 俾尔粳稌 归告我邑 父老曰嘻 三推未辍 圣心恳到 明道之辙 宣和之轨 飞檐䡾䡾 耕根之车 亲耕陇畷 皇帝慨然 蒿藜是没 茫茫千塍 病不生活 农流于兵 尾尾岌岌 论秀蒸髦 骈冠累屧 韦带缟衣 儒士鼓箧 大起廱泮 军旅是急 俎豆不陈 士气销詟 兵戈澒洞 图籍是阅 汉朝诸侯 万玉交戛 禹会涂山 王春正月 大庆御朝 以告丰洁 我歌思文 大裘始挈 苍璧前陈 爰胾茧栗 合祭于郊 咸秩罔缺 皇帝之祀 舆情激越 我歌思齐 皇情允惬 长乐钟闻 红鸾秉翣 翠舆南旋 如响必答 冀获一真 上与天合 皇帝孝思 悉究悉设 蒐讲阙遗 诹日绵蕝 乃命叔孙 拜舞君阙 万夫属鞬 始制君节 罔敢擅师 环卫拱列 灞上棘门 咸归坱圠 尽育恢胎 始有芽蘖 草木苍苍 瞠目卷舌 袖手何言 群议沮折 庙谋一定 孰予孰决 佩剑彼此 更訾元蔑 发言盈庭 堂陛卼臲 念昔兴师 嘉祐之业 昭陵之仁 前师圣说 爱惜两朝 相望不绝 使命交通 销兵铸铁 犁我春田 归师解甲 闭我玉关 舞干而悦 因垒而降 一戟不折 孰与休师 膏我斧钺 糜我赤子 黩武无烈 皇帝曰吁 日献戎捷 将臣持兵 兴师肆伐 大臣持谋 万里喋血 四方多虞 昔在中叶 缅维圣宋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