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革逢华旦

出自:宋代·周紫芝《太学落成二首 其一》

拼音:[yǎn][gé][féng][huá,huà,huā][dàn]

平仄:仄平平平仄

偃革逢华旦,三雍识汉仪。
明伦先太学,首善自京师。
圣主脩文日,诸生望幸时。
宸奎在轮奂,万目仰宏规。

查看原文

注释

【偃革】指停止战争。
【华旦】吉日良辰;光明盛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偃】

偃【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煙上聲。《說文》僵也,仆也。《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服也,靡也,臥也。《詩·小雅》或息偃在牀。《書·武成》偃武修文。

偃蹇,困頓失志貌。《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

與堰同,壅水也。《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

偃豬,下溼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

廁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地名。《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姓。晉偃籍。

《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

【革】

革【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隔。《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犀皮。《詩·召南》羔羊之革。《傳》革,猶皮也。《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禮·禮運》膚革充盈。《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禮·明堂位》革車千乗。《註》革車,兵車也。《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註》革,革甲也。

《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書·堯典》鳥獸希革。《傳》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範》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註》革,更也。

《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詩·小雅》鞗革冲冲。《傳》鞗,轡也。革,轡首也。《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詩·小雅》如鳥斯革。《傳》革,翼也。《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釋文》革,如字。韓詩作勒,云翅也。

軍禮曰兵革。《禮·中庸》袵金革。《註》革,甲冑之屬。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革,鼓鼗也。

《揚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姓。《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集韻》訖力切,音殛。本作䩯。急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註》革,急也。《釋文》紀力切。

《集韻》竭億切。音極。義同。《禮·檀弓·釋文》又音極。《集韻》或作亟。

【逢】

逢【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姓。齊逢丑父。

《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旦】

旦【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曉也。《爾雅·釋詁》旦,早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詩·陳風》穀旦于差。

《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詩·衞風》信誓旦旦。《箋》言其懇惻款誠。《疏》旦旦猶怛怛。《釋文》旦旦,《說文》作。

《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也。

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盍旦。《禮·坊記》相彼盍旦。《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與神同。《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韻補》叶都眷切。《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