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逾昭

出自:魏晋·孙绰《赠谢安诗》

拼音:[sù][zhì][yú][zhāo]

平仄:仄仄平平

缅哉冥古,邈矣上皇。
夷明太素,结纽灵纲。
不有其一,二理曷彰。
幽源散流,玄风吐芳。
芳扇则歇,流引则远。
朴以凋残,实由英剪。
捷径交轸,荒涂莫践。
超哉冲悟,乘云独反。
青松负雪,白玉经飙。
鲜藻弥映,素质逾昭
凝神内湛,未醨一浇。
遂从雅好,高跱九霄。
洋洋浚泌,蔼蔼丘园。
庭无乱辙,室有清弦。
足不越疆,谈不离玄。
心凭浮云,气齐皓然。
仰咏道诲,俯膺俗教。
天生而静,物诱则躁。
全由抱朴,灾生发窍。
成归前识,孰能默觉。
暧暧幽人,藏器掩曜。
涉易知损,栖才测妙。
交存风流,好因维絷。
自我不遘,寒暑三袭。
汉文延贾,知其弗及。
戴生之黄,不觉长揖。
与尔造玄,迹未偕入。
鸣翼既舒,能不鹤立。
整翰望风,庶同遥集。

查看原文

注释

【素质】1.白色质地。 2.白晳的容色。 3.事物本来的性质。 4.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亦指素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素】

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取其澤也。《九經字㨾》隷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

《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

《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

《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

《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註》凡物無飾曰素。

《禮器》或素或靑。《註》素,尙白。

《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疏》素訓爲直。

《楚語》夫謀必素。《註》素,猶豫也。

《博雅》素,本也。

姓。《姓氏急就篇》後魏有幷州刺史素延。

《禮·中庸》素隱行怪。《註》素讀爲傃,猶鄕也。○按《朱子·中庸章句》,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

與傃通。《戰國策》竭智能,示情素。《註》素、傃通,誠也。

與嗉通。《史記·天官書》張素爲㕑,主觴客。《註》索隱曰:素,嗉也。

《韻補》叶孫租切。《古詩》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按《說文》,同。

【质】

質【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桎。《易·繫辭》原始要終,以爲質也。《註》質,體也。

《詩·小雅》民之質矣。《傳》質,成也。《朱傳》實也。

《大雅》虞芮質厥成。《傳》質,成也。成,平也。《疏》三字義同,故以質爲成,以成爲平。《朱傳》質,正。成,平也。

《詩·小雅》發彼有的。《傳》的,質也。《疏》十尺曰侯,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鵠及正、質,皆在侯中也。

《周禮·地官·質人》大市曰質,小市曰劑。《註》質劑者,爲之券藏之也。

《儀禮·士冠禮》質明行事。《註》質,正也。《禮·月令》黑黃蒼赤,莫不質良。《註》所染者當得眞采正善也。

《聘義》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註》質謂正自相當。

《禮·曲禮》質君之前。《註》質猶對也,又《廣雅》質,地也。《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質,猶性也。

《公羊傳·定八年》弓繡質。《註》質,拊也。

《史記·范睢傳》不足以當椹質。《註》質,剉刃也。

《前漢·張釋之傳》具以質言。《註》質,誠也。

《廣雅》問也,定也。

《小爾雅》質,信也。

《玉篇》主也,樸也。《禮·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註》質,猶本也。禮爲之文飾也。

姓。《前漢·貨殖傳》質氏以洒削而鼎食。

《廣韻》《集韻》《韻會》陟利切,音致。《說文》以物相贅。《左傳·隱三年》故周鄭交質。

《集韻》脂利切。贄,亦作質。《左傳·昭三年》將奉質幣,以無失時。《晉語》臣委質于翟之鼓。《孟子》不傳質爲臣。

【逾】

逾【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㢏《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俞。《玉篇》越也,遠也,進也。《書·禹貢》逾于洛。

《秦誓》日月逾邁。《正韻》或作踰、隃。

【昭】

昭【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于天。

《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

《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

姓。《戰國策》楚有昭奚恤。《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韶。廟中佋穆,或作昭。《佩觽集》說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爲昭,蓋借音耳。李祭酒涪說爲晉諱昭,改音韶,失之也。

《集韻》《韻會》《正韻》止少切,音沼。《詩·魯頌》其馬蹻蹻,其音昭昭。《釋文》昭,之繞反。

《集韻》《正韻》之笑切。照,或省作昭。

《韻補》叶蚩於切。《前漢·敘傳》受命之初,贊功剖符。奕世弘業,爵土乃昭。

叶之由切。《楚辭·九章》臨沅湘之淵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沒身而絕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