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祧祊

出自:魏晋·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

拼音:[tuì][shǒu][tiāo][bēng,fāng]

平仄:仄仄平平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魂爽飞沈。
在昔蓼莪,哀有馀音。
我之此譬,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情以告哀。

查看原文

注释

【退守】1.后退防守。 2.不谋荣禄,恪守正道。 3.退隐,退居。
【守祧】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庙。 2.谓家族中的宗祠祖庙。
【祧祊】指祭祀祖先的祠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退】

退【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註》淺紅也。

【守】

守【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

《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姓。《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叶式視切,音矢。《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叶雖遂切,音粹。《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有大志。

【祧】

祧【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挑。《說文》遷廟也。《禮·祭法》遠廟爲祧,去祧爲壇。《註》祧之言超也,超上去意也。《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註》遷主所藏曰祧。《左傳·襄九年》以先君之祧處之。《註》諸侯以始祖之廟爲祧。《集韻》通作庣。

【祊】

祊【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韻會》晡橫切《正韻》補耕切,。从示,彭聲。或从方,門內祭先祖,所以彷徨也。《詩·小雅》祝祭于祊。《傳》祊,門內也。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待賓客處也。《禮·禮器》設祭於堂,爲祊乎外。《註》祊,明曰繹祭也。謂之祊者,於廟門之旁,因名焉。《疏》祊有二義,一正祭時,祭神於廟,復求神於廟門內。一明日繹祭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

邑名。《春秋·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註》祊,鄭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費縣東南。

通邴。《公羊傳·隱八年》作來歸邴。《註》彼命反,又音丙。

叶補光切,音邦。《詩·小雅》祝祭于祊,與下祀事孔明叶。明音芒。《正字通》周禮大司馬,中秋敎治兵,羅弊致禽以祀祊。鄭註:祊,當爲方,主祭四方,報成萬物。引《詩》:以社以方。據此是《周禮》方譌作祊,非方祊同也。《字彙》祊音方,合方、祊爲一字,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