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潘文则作思亲诗

朝代:魏晋 作者:王粲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魂爽飞沈。
在昔蓼莪,哀有馀音。
我之此譬,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情以告哀。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初依刘表,后归曹操,官至魏国侍中。他以诗赋见长,多悲凉情调。粲博学多识,尤长于诗赋创作。他出身高门士族,但遭逢乱世,对人民疾苦有一定感受。其作品感时伤乱,深沉真挚,慷慨凄怆,刚健朴实。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为代表作,诗中把作者飘泊流离的遭遇和当时社会的惨状密切结合,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揭示出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一句,尤为后世传诵,久久动人心魄。其《登楼赋》是抒情小赋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抒发了乡关之思,倾吐了作者怀才不遇和功业无望的心情,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切动人,一反汉赋雕琢堆砌的弊病。但其后期作品缺乏社会内容,成就不大。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者,后人把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辑有集11卷,均已散佚。现存诗20余首,文40余篇,有明人辑本《王侍中集》传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挽王侍郎二首 其一

[宋代] 杜范

地灵钟国秀,胪唱压时名。
虎观坚廉节,螭坳振直声。
志随时暂郁,身与道俱荣。
人羡腰金日,于公孰重轻。

幽居即事

[宋代] 杜衍

寂寂复寂寂,告老閒居日。
径草高于人,林鸟熟如客。
黄卷不释手,清风常满室。
内顾平生心,无过此时适。

梅林分韵得旧字

[宋代] 杜谨言

竹村喜纡徐,江云迷昏昼。
踟蹰马上语,嫩寒入衣袖。
天公惜梅花,破腊开未就。
端待使君来,春风本依旧。
一樽既相属,勿辞作诗瘦。
明年用和羹,请为使君寿。

寄神乐观邓仙官

[明代] 来复

开遍溪头巨胜花,雪精双引紫云车。
忽传青鸟催春宴,烂醉金桃阿母家。

洞庭夜泊

[宋代] 来廷绍

两岸树苍苍,孤舟湘水旁。
猿声啼不住,明月照篷窗。

幽居

[宋代] 杨与立

柴门阒寂人少过,尽日观书口自哦。
馀地不妨添竹木,放教啼鸟往来多。

送张汉臣归保塞兼简张万户

[元代] 杨云鹏

十年文笔远从戎,籍籍名香幕府中。
鞍马不教生髀肉,檄书端可愈头风。
地连三赵山河壮,城镇三关鼓角雄。
若见投壶祭征虏,为言白首坐诗穷。

[宋代] 杨介如

酒量春吞海,诗肩夜耸山。

[宋代] 杨伯岩

东台仙子许参元,满月光明现大千。

再韵 其一

[宋代] 杨公远

听彻茶烹蚓窍声,挑灯开卷眼能明。
□□□□□□□,过了残冬岁又更。
世事间关人易老,容怀萧索寐难成。
推窗且对梅花月,便觉尘襟一晌清。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