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源导成渠

出自:宋代·李纲《次符读书城南韵》

拼音:[jùn,xùn][yuán][dǎo][chéng][qú,jù]

平仄:仄平仄平平

騄骥有骏足,调御始服舆。
天资已高迈,淬砺资群书。
敏学复好问,端由方寸虚。
超然适正道,克慎在厥初。
百家见异户,六艺知同闾。
博观而妙柬,奥义将灿如。
纤缴下云鹄,沈钩出渊鱼。
精思理难遁,笃志道匪疏。
溉根食其实,浚源导成渠
反已类学射,求心犹放猪。
精英谢糟粕,光景走蟾蜍。
寸阴宝尺璧,旨味胜浮蛆。
是中苟得趣,何适不可居。
问言何以然,得之在学欤。
譬犹大农家,丰年多蓄储。
人皆升斗窘,已独仓箱馀。
自饱以及众,博施诚乐且。
文章乃馀事,笔墨为耕锄。
当为丹山凤,勿作黔中驴。
本末固有序,未菑那得畬。
致身霄汉上,登降白玉除。
朱云既折槛,辛毗亦牵裾。
爱君当以诚,危言岂邀誉。
自古富贵者,磨灭同丘墟。
何如任直道,用舍随卷舒。
不能乃自弃,君子其疾诸。
愿言力学人,去去无踌躇。

查看原文

注释

【浚源】极深的本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浚】

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說文》抒也。《徐曰》抒取出之也。《左傳·襄二十四年》浚我以生。《註》言取我財以自生也。

深也。《春秋·莊九年》冬浚洙。

《揚子·方言》稟浚,敬也。秦晉閒曰稟,齊曰浚。

須也。《書·臯陶謨》夙夜浚明有家。《傳》言早夜思之,須明行之也。馬融云:大也。

水名,在衞。《詩·地理攷》浚水出浚儀,東逕邶地,入濟。

邑名。《詩·邶風》在浚之下。《傳》浚,衞邑。

《集韻》祖峻切,音俊。浚稽,山名,在武威北。

《字彙補》七均切。與踆通。伏也。《劉歆遂初賦》鳥脇翼之浚浚。與濬通。

【源】

源【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导】

導【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人爲導。《註》謂敵國賔至爲先導也。《孟子》君使人導之出疆。

治也。《書·禹貢》導岍及岐,至于荆山。《註》言治山通水也。

通也。《周語》太子晉曰:川氣之導也,疏爲川谷,以導其氣。

《增韻》啓迪也。通作道。《論語》道之以德。

《前漢·文帝紀》道民之路在務本。

簪導。《釋名》簪,兓也,以兓連冠於髮也。導,所以導櫟鬢髮,使入巾幘之裏也。南齊高祖性儉約,見主衣中有玉導,曰:留此是興長敝源。命擊碎之。

【成】

成【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倂也。《儀禮·旣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

《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註》計要也。《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司馬法》通十爲成。《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重也。《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釋名》成,盛也。

《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盆成,陽成,皆複姓。

《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韻補》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渠】

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說文》水所居也。《禮·曲禮》溝渠必步。

水名。《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渠渠,勤也。《詩·秦風》夏屋渠渠。《箋》渠渠,猶勤勤也。《註》深廣貌。

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樂章名。《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註》納夏一名渠。

漸也。《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註》渠,漸也。

軒渠,笑貌。《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俗謂他人爲渠儂。

水名。《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犀渠,甲名。

楯也。《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芋渠。《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夫渠,荷名。別作蕖。

姓。《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字林》未知詞也。《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與遽通。《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