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彼东南

出自:先秦·诗经《泮水》

拼音:[dí][bǐ][dōng][nán,nā]

平仄:平仄平平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觓,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查看原文

注释

【东南】1.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2.(Dōngnán)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狄】

狄【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敵。《爾雅·釋地》八狄。《禮·王制》北方曰狄。《明堂位》五狄。《周禮·職方氏》六狄。《書·仲虺之誥》南面而征,北狄怨。《春秋·莊三十二年》狄伐郉。《穀梁傳·莊十年》荆者,楚也。何爲謂之荆,狄之也。

下士。《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傳》狄,下士。《禮·祭統》狄者,樂吏之賤者也。

鹿名。《爾雅·釋獸》絕有力,狄。《疏》絕異壯大有力者名狄也。

地名。《史記·陳涉世家》周市北徇地,至狄。《註》徐廣曰:今之臨濟。

人名。《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狄。

姓。《左傳·襄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註》狄虒彌,魯人。《史記·張湯傳》博士狄山。《廣韻》春秋時狄國之後。

與翟通。《禮·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于衣。

《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

泉名。在洛陽。《公羊傳·僖二十九年》盟於狄泉。○按二傳作翟。

《集韻》《正韻》他歷切,音惕。《集韻》本作逖。遠也。《詩·大雅》舍爾介狄,維子胥忌。《傳》狄,遠也。

《詩·魯頌》桓桓于征,狄彼東南。《箋》狄,當爲剔。剔,治也。《釋文》韓詩云:鬄除也。

《禮·樂記》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註》狄滌,往來疾貌。

與易通。《王充·論衡》狄牙之調味也。經史俱作易牙。

【彼】

彼【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廣韻》也,邐也。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