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阴萃枫柟

出自:明代·刘基《大热遣怀》

拼音:[yī][yīn][cuì][fēng][n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盛夏火用事,长日不可堪。
热汗发我肤,如泉溢穹嵁。
清晨登楼望,四野皆红岚。
坡坨会稽山,缥缈浮郁蓝。
何出作雨泽,一洗暍与酣。
须臾玻璃盘,涌出琉璃潭。
杂气若绛旂,飘飖散空<山含>。
朱光熭九幽,天气熇以<面含>树木首咸俯,鸟兽声尽暗。
玄冥将禺疆,侧身入禋龛。
渊蛇葺短鳞,山龟灼枯<府龟>。
悍熊伏朝鼢,困龙缩秋蚕。
焦根裂埴断,毙鹬蚌脯含。
水井为汤池,冶容成病颔。
渡水翅帖帖,守门口舑舑。
蜩螗轻绡翼,依阴萃枫柟
沸渭泊静寂,噪聒乱语谈。
苍蝇丹砂头,群飞逐烹腤。
拍之摐污手,驱之死仍耽。
对食惮下肮,引饮辄倾甔。
抚几炎欲燎,披衣重犹函。
慨彼征戍卒,荷戟忘寝。
弃绝骨肉爱,不得同苦甘。
但闻盗贼炽,未见王师戡。
郊原虏掠遍,馈饷那能覃。
况乃隆暑节,蒸郁非所谙。
用兵贵拙速,将帅当怀惭。
沈冥及暮鼓,两目脂流泔。
拂袖招远风,众星烂天南。
河汉上昭回,烟霞远{髟监}鬖。
且喜辰极明,愿睹戎马倓。
云门连镜湖,林壑清且涵。
岂惟隔埃,庶足憩负担。
惜无五亩宅,偃蹇投吾簪。
卷十三补。

查看原文

字义

【依】

依【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希切,音衣。《說文》倚也。《書·無逸》知小人之依。《註》言稼穡。《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依稀,猶彷彿也。《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

姓。

《集韻》《韻會》隱豈切,音倚。《詩·大雅》于京斯依。

斧依,與扆通。《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纏弦也。《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是也。

《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註》戸牖之閒謂之依。

喻也。《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疏》謂依倚譬喻也。

《韻補》叶烏皆切,音挨。《曹植詩》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白居易詩》坐依桃葉妓。《自註》依,烏皆反。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萃】

萃【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秦醉切,音瘁。《說文》草貌。

《博雅》苦萃,款冬也。

《易·卦名》坤下兌上萃。《彖曰》萃,聚也。《詩·陳風》有鴞萃止。《齊語》令夫士羣萃而州處。

《集韻》昨律切,音崒。義同。《左思·吳都賦》㩋矗森萃,蓊茸蕭瑟。

七內切,音淬。萃蔡,衣聲。《司馬相如·子虛賦》翕呷萃蔡。

通倅。《周禮·春官》車僕掌戎路之萃。《註》萃猶副也。

【枫】

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方戎切《集韻》《韻會》方馮切《正韻》方中切,。《爾雅·釋木》楓,欇欇。《郭註》樹似白楊,葉圓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埤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其材可以爲式。

《說文解字》楓木,漢宮殿中多植之,故稱楓宸。

《南方草木狀》楓香樹,子大如鴨卵,曝乾可燒,惟九眞郡有之。

《蜀本草》楓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

《本草圖經》引《述異記》: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亦呼爲靈楓,蓋癭瘤也。《譚景升化書》老楓化爲羽人,無情而之有情也。

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

《集韻》悲廉切,音砭。義同。

《唐韻》方愔切,音近分。《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

《唐韻》符咸切,音凡。《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集韻》甫凡切,音䒦。與杋同。

【柟】

柟【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同枏。

而琰切,音冉。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