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龟灼枯府龟

出自:明代·刘基《大热遣怀》

拼音:[shān][guī,jūn,qiū][zhuó][kū][fǔ][guī,jūn,qiū]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盛夏火用事,长日不可堪。
热汗发我肤,如泉溢穹嵁。
清晨登楼望,四野皆红岚。
坡坨会稽山,缥缈浮郁蓝。
何出作雨泽,一洗暍与酣。
须臾玻璃盘,涌出琉璃潭。
杂气若绛旂,飘飖散空<山含>。
朱光熭九幽,天气熇以<面含>树木首咸俯,鸟兽声尽暗。
玄冥将禺疆,侧身入禋龛。
渊蛇葺短鳞,山龟灼枯<府龟>。
悍熊伏朝鼢,困龙缩秋蚕。
焦根裂埴断,毙鹬蚌脯含。
水井为汤池,冶容成病颔。
渡水翅帖帖,守门口舑舑。
蜩螗轻绡翼,依阴萃枫柟。
沸渭泊静寂,噪聒乱语谈。
苍蝇丹砂头,群飞逐烹腤。
拍之摐污手,驱之死仍耽。
对食惮下肮,引饮辄倾甔。
抚几炎欲燎,披衣重犹函。
慨彼征戍卒,荷戟忘寝。
弃绝骨肉爱,不得同苦甘。
但闻盗贼炽,未见王师戡。
郊原虏掠遍,馈饷那能覃。
况乃隆暑节,蒸郁非所谙。
用兵贵拙速,将帅当怀惭。
沈冥及暮鼓,两目脂流泔。
拂袖招远风,众星烂天南。
河汉上昭回,烟霞远{髟监}鬖。
且喜辰极明,愿睹戎马倓。
云门连镜湖,林壑清且涵。
岂惟隔埃,庶足憩负担。
惜无五亩宅,偃蹇投吾簪。
卷十三补。

查看原文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龟】

龜【亥集下】【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騩。甲蟲之長。《說文》龜,外骨內肉者也。《玉篇》文也,進也。外骨內肉,天性無雄,以虵爲雄也。《爾雅·釋魚》十龜:一神龜,二靈龜,三攝龜,四寶龜,五文龜,六筮龜,七山龜,八澤龜,九水龜,十火龜。

《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也。

《廣雅》龜貝,貨也。《前漢·食貨志》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

星名。《石氏星經》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

地名。《春秋·桓十二年》公會宋公于龜。《杜註》宋地。

山各。《詩·魯頌》奄有龜蒙。《毛傳》龜,山也。左傳,龜隂之田在山北。山今在山東兗州府泗水縣。

背梁。《左傳·宣十二年》射麋麗龜。《杜註》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心者。

官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

龜目,酒尊也。《禮·明堂位》周以黃目,蓋以龜目飾尊,今龜目黃。

《廣韻》居求切,音鳩。龜兹,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龜兹,音鳩慈。

《集韻》《韻會》袪尤切《正韻》驅尤切,音丘。龜兹,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龜兹屬國都尉治。《註》應劭曰:音丘兹。師古曰:龜兹國人來降,處之於此,故名。○按龜兹之龜,有鳩、丘二音。

《張衡·西京賦》摭紫貝,搏耆龜。搤水豹,馽潛牛。○按此則龜亦叶尤韻,不獨龜兹有丘、鳩二音也。

《集韻》《韻會》俱倫切,音麋。《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不龜,謂凍不皺瘃也。《釋文》舉倫反。

叶於居切《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王褒·僮約》結網捕魚,繳鴈彈鳧。登山射鹿,入水擉龜。《正字通》龜本字。

【灼】

灼【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酌。《說文》炙也。《玉篇》熱也。《廣韻》燒也。《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

《玉篇》明也。《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

《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玉篇》灼灼,花盛貌。《詩·周南》灼灼其華。

《揚子·方言》灼,驚也。《註》猶云:恐也,煎盡也。《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

《唐韻正》之邵反。同炤。《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

《越絕書》灼龜,作炤龜。

【枯】

枯【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刳。《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叶苦禾切,音科。《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府】

府【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

《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

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

《地官》泉府。

《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

《百官公卿表》少府掌山海地澤之稅,以給共養。

《廣韻》府,官府,公卿牧守道德之所聚也。《前漢·趙禹傳》文深不可居大府。《蜀志·諸葛亮傳》開府治事。

《韻會》唐制,爲大州曰府。《唐書·地理志》州府三百五十八。

《韻會》州名。漢屬太原,魏置嵐州,後唐立府州。《前漢·禮樂志》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

姓。《風俗通》漢有司徒掾府悝。

與腑通。《周禮·天官·疾醫疏》六府,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爲府。

《春官·天府疏》在人身中,飮食所聚,謂之六府。

與俯通。《列子·周穆王篇》王府而視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