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风侧听忘惊猜

出自:宋代·利书记《天柱雉儿行》

拼音:[xià][fēng,fěng][cè,zè,zhāi][tīng][wàng][jīng][cāi]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此山开闢至唐初,乾元中作金仙居。
彭门大师日崇惠,裁基创始成茅庐。
牛头道化将雄镇,浮世劳生未知信。
乘开石上诵莲文,非谓疏慵效精进。
空山白尽接清宵,坏衲披肩度寂蓼。
玲珑宛转断人虏,七轴圆音震海潮。
奇哉有物名缘会,锦绣毛衣胜彩绘。
常伴山难兴鹧鸪,优游饮啄烟霞外。
山梁畴昔叹时哉,此日祗园应世来。
昂头敛翼傍禅石,下风侧听忘惊猜
醍醐洒尽烧心火,暮去朝还无不可。
宜成永向佛菩提,春燕秋鸿岂知我。
俄闻荒草蜕其身,梦魂夜告生为人。
幽奇溪石验端的,右胥遗翎迹尚新。
妙龄自厌居民俗,祝发依师隐林麓。
他经虽授难遽通,唯有芬陀利精熟。
师因叹息省前缘,法种慈薰岂偶然。
立名定骨標殊特,灵休表示为佳傅。
闲行宴坐何超脱,古鉴无麋罢挥拂。
登高临远快幽情,满目风光旧时物。
几席巾瓶侍服勤,半首孜孜十九春。
西原危坐顺圆寂,武珠数粒辉香新。
真源始觉初无碍,月转祭空水归海。
千圣徒中孰后生,一片灵台长不昧。
回观轮裹漫周啾,暖日和风戏未休。
恩冤追逐荡不返,六道三途岂自由。
君不见潘安夸射赋,洞尔胸兮穿尔嗉。
又不见退之咏猎诗,马前五色随离彼。
云间哮声惧鹰隼,草中窟伏尤狐狸。
鲁恭去后无消息,更有仁恩沾动植。
桑下驯游哺影时,未必儿童能隐恻。
浮屠窣堵镇盘罔,累闻继夕胜禅光。
圣贤田地亦如此,方寸凡情未可量。
蜀川鹦鹉持经法,舍利精荧满金匣。
至今忆日惨严滋,群类悲鸣绕层塔。
近几濡须释子家,松枝雀化皆称嗟。
织毫不动几寒暑,鄱然只恐临苍霞。
贤王国士称奇绝,巨石岂碑争颂说。
妙墨高文璨斗星,陵迁谷变相磨减。
也知灵识尽超冥,证出斯禽事顾相。
寄言嗜欲沈迷者,请看天柱雉儿行。

查看原文

注释

【下风】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 2.比喻处于下位,卑位。有时作谦辞。
【侧听】1.在旁边偷听。 2.侧耳而听。 3.从旁听到。 4.侧身而听。表示尊敬。
【惊猜】惊恐猜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侧】

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㳁。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

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

《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

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

側生,茘支名。

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

《聘禮》公側授宰玉。

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

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忘】

忘【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

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

《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說文》从心从亡。會意。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猜】

猜【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才切,音偲。《說文》恨賊也。《揚子·方言》猜,恨也。《左傳·僖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註》兩無猜恨。

《玉篇》疑也,懼也。《左傳·昭七年》雖吾子,亦有猜焉。

《小爾雅》猜,很也。《史記·吳起傳》猜忍人也。

相关诗句
请看天柱雉儿行 寄言嗜欲沈迷者 证出斯禽事顾相 也知灵识尽超冥 陵迁谷变相磨减 妙墨高文璨斗星 巨石岂碑争颂说 贤王国士称奇绝 鄱然只恐临苍霞 织毫不动几寒暑 松枝雀化皆称嗟 近几濡须释子家 群类悲鸣绕层塔 至今忆日惨严滋 舍利精荧满金匣 蜀川鹦鹉持经法 方寸凡情未可量 圣贤田地亦如此 累闻继夕胜禅光 浮屠窣堵镇盘罔 未必儿童能隐恻 桑下驯游哺影时 更有仁恩沾动植 鲁恭去后无消息 草中窟伏尤狐狸 云间哮声惧鹰隼 马前五色随离彼 又不见退之咏猎诗 洞尔胸兮穿尔嗉 君不见潘安夸射赋 六道三途岂自由 恩冤追逐荡不返 暖日和风戏未休 回观轮裹漫周啾 一片灵台长不昧 千圣徒中孰后生 月转祭空水归海 真源始觉初无碍 武珠数粒辉香新 西原危坐顺圆寂 半首孜孜十九春 几席巾瓶侍服勤 满目风光旧时物 登高临远快幽情 古鉴无麋罢挥拂 闲行宴坐何超脱 灵休表示为佳傅 立名定骨標殊特 法种慈薰岂偶然 师因叹息省前缘 唯有芬陀利精熟 他经虽授难遽通 祝发依师隐林麓 妙龄自厌居民俗 右胥遗翎迹尚新 幽奇溪石验端的 梦魂夜告生为人 俄闻荒草蜕其身 春燕秋鸿岂知我 宜成永向佛菩提 暮去朝还无不可 醍醐洒尽烧心火 下风侧听忘惊猜 昂头敛翼傍禅石 此日祗园应世来 山梁畴昔叹时哉 优游饮啄烟霞外 常伴山难兴鹧鸪 锦绣毛衣胜彩绘 奇哉有物名缘会 七轴圆音震海潮 玲珑宛转断人虏 坏衲披肩度寂蓼 空山白尽接清宵 非谓疏慵效精进 乘开石上诵莲文 浮世劳生未知信 牛头道化将雄镇 裁基创始成茅庐 彭门大师日崇惠 乾元中作金仙居 此山开闢至唐初 三百年前刊异事 虚廊揩藓读残碑 选胜寻幽产真伪 禅业一室因栖寄 元是吾家翡翠屏 今登天柱赏潜皖 淮山望极排空青 当年江上扬风舲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